城市给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时间:2022-06-17 08:14:55

城市给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城市数量和规模近年来都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中的给排水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道路的一个瓶颈。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着给水不足、排水不畅、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给排水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城市建设中的给排水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为城市给排水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城市建设;给排水;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取得了相当巨大的成就,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对当今社会的城市建设尤其如此。城市给排水建设是城市基础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城市供水、排水、净水于综合利用的重要保障。因此,城市给排水建设必须与城市主体建设协调规划和发展。

1.城市给排水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城市给水建设存在的问题

1.1.1长距离供水系统的建设导致供水不足和供水损失严重。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工业建设的发展,原有的供水管路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且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地下水源的萎缩都促使供水水源向城市发展,致使城市供水输送距离增加,长距离饮水严重影响供水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另外,有的城市输水管道使用时间过长,加上管道的设计安装和铺设不合理,施工工艺不规范,导致管道锈蚀严重,水管爆裂现象屡见不鲜,经常造成大面积停水,严重浪费水资源,同时也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1.1.2水污染问题严重,于日益提高的水质要求矛盾日益激化。据调查研究,我国有河流流经的城市中,大约78%的河水不能作为饮用水,甚至有25%的河流因为污染严重已经失去使用价值;全国五成以上的浅层地下水都已经受到了同程度的污染,据估计,其中大约40%的浅层地下水已经不适合做饮用水。另外,由于输水管道的铺装和建设问题,我国城市用水的二次污染比较严峻。人们对于水质要求的提高迫切使供水企业完善供水系统的改造;

1.1.3水资源浪费严重。尽管我国很早就已经开始奉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并且城市节水建设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水资源浪费仍然比较严重。长距离输水管道造成输水效率不高,且容易造成管道的滴水漏水问题;工业用水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且不同企业用水效率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另外,我国的水价机制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1.2城市排水建设存在的问题

1.2.1排水建设投入资金不够,导致设施相对落后,城市部分地区容易严重积水。如今年夏天北京、武汉等地区连降暴雨,由于排水设施建设不到位,致使部分路面严重积水,导致交通瘫痪。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城市建设的部分地区是在原有旧城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成,改造后人口激增数倍,同时用水量和排水量也会相应增加,加上一些路段和管道的排水管路技术改造不到位,导致排水管路超负荷运行,影响排水效率;

1.2.2排水建设规划不合理。现代城市建设发展速度非常快,城市规划也应该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城市排水设施规划建设的难度,要使排水管道的规划布局具有前瞻性,为以后城市建设时的管路改造做好铺垫,尽量提高排水效率的同时节省管道建设的投资。另外,由于管路规划不合理以及改造不到位,容易造成排水管路堵塞,加重城市积水;排水体制的改革不彻底,一些城市由于管路改造投资大、施工难等原因,仍然采用污水和雨水合流制,降低了排水效率;

1.2.3排水设施建设的质量控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施工和后期养护两个方面。施工时的材料检验不达标,不合格的材料容易腐蚀,造成二次污染、漏水等问题;施工方案和技术控制不到位也容易导致长距离输水管道出现疏漏;由于输水管路基本都在地下铺装,加上后期养护时管道监察力度不够,当发现问题时,往往已经浪费或污染了大量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还必须严格控制垃圾等杂物进入并堵塞输水管道。

2.强化给排水工程建设,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问题

2.1注重科学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

加大对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充分利用国际上成熟的先进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确保给排水工程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加大科研力量和经费的投入,并将成果及时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为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2广开投资渠道,用市场经济规律为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来源

改“封闭运作”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保证政府投资力度和财政资金来源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投资政策环境,多渠道的筹集各方资金,打破行业垄断,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确定投资利益驱动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保证融资体制能够长效发展,推动城市供排水事业的全面发展。

2.3完善各项法规,用法律手段确保给排水工程建设及管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确立国际通用的规则,通过行政立法,完善法规,建立明确的给排水工程建设及管理职责制度体系,明确管理权限,形成规划、建设、维护、监督各部门明确的权利、职责和监管机制。

2.4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水资源问题普

遍存在于各类城市中。特别是最近几年,多数城市旱情严重,缺水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威胁。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给排水规划必须把握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2.4.1全面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全面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缺水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及用地结构,限制大耗水工业的发展,提倡实行节水工程与企业新、扩、改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全面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二是对与城市供水存在一定矛盾的上游农业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包括调整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使之与资源条件相匹配并推行节水灌溉,为下游城市提供丰裕的水资源环境;三是在城市用水规模预测中把工业节水指标考虑进去,不能老像过去那样把“节水”停留在口号上,应把软指标变为硬指标。

2.4.2大力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的原则应是兴修水利,拦河筑坝,调节径流,蓄丰补枯。城市积极主动地去开发水源,不仅符合水资源开发的趋势和规律,而且往往还与水利部门的开发计划不谋而合。由于水利工程所具有的多功能性及其影响面的广泛性,因此在考虑水资源开发的同时,或者是农业水库改变性,增加向城市供水的功能时,除对其城市供水效能予以论证外,还应认真仔细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4.3严格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水污染不仅造成水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可能使符合水质标准可供饮用的水源减少,间接加剧水资源的短缺。首先在给水规划中要根据水文水力关系及环境容量,划分出城市水源的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及准保护区,并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提出有关治理现有污染源、清除排污口的措施;其次城市在规划中要杜绝新污染源、新排污口的产生,流域性的水污染问题,应通过城市规划提请上级政府部门会同有关城镇予以综合管治。

2.5合理预算水量规模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从各规划阶段到具体项目实施,确定其水量规模是首要内容,规模预测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合理确定水量规模十分重要。一是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二是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三是分区规划阶段及专业规划给水、污水量预测。四是详细规划阶段给水、污水量预测。

3.结语

对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的研究,我们要科学研究,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国际上成熟的先进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为给排水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杰.李捷.熊必永.城市排水系统新思维[J]给水排水2002.

[2]高光智.城市给排水工程概论[J]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广佛地铁施工引发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分析 下一篇:论加强园林施工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