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间:2022-06-17 07:14:59

诵读经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之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了许多哲理。打开灿烂的中国文学文章,只见篇篇美文,字字珠玑,净化了多少心灵,成就了多少奇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就在这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中。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实验小学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结合学校读书活动的办学特色,始终把诵读中华美文作为重要的教育途径。通过编辑诵读教材、创设环境氛围、实施阅读教学、开展读书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与经典作伴、与圣贤为友,根植文学种子、培育民族精神。

完善教学条件,助力特色发展

学校由凤城二村小学和凤南新村小学合并而成,是一所公立全日制普通小学。学校各项教学设施均达到区办学标准。全体教师郑重承若:用自己的爱心、诚心、尽心、恒心换取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学校强化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基础建设,配置了设施较齐全的电脑房、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录播教室等,并为每位教室配备了电脑,开通了校园网。组建创新教育的科研体系,开展了“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探索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形成了运用现代教育学、艺术科技、卫生体育以及学校管理等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给师生打开了一扇信息之窗,展现了缤纷的天地,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收获到丰硕的成果。

编辑诵读教材,传播经典文化

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代代相传,学校组织语文老师,精选优秀的篇章,编辑成供学生阅读的“文化启蒙”校本教材,给学生提供了有序的美文诵读内容。这套一至五年级的“学生启蒙”校本教材,共编写了100课,内容包含童话寓言、唐诗宋词、现代文学、四大名著等,介绍著名作家32位,编录名篇节选76篇,诗词24篇,学法指导17篇。学生诵读教材的编撰使学校能够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学生精神成长奠基,使学校能够用文化承载起民族精神,让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为民族文化而骄傲,从而培育学生的“国家情怀”,最终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设环境气氛,感受经典魅力

为了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朗诵兴趣,学校进行了校园环境的整体设计布置,在校园内创设了浓浓的文化氛围。一楼布置了符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要求的童话寓言名篇介绍;二楼布置了符合中年级学生阅读要求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名篇介绍;三楼布置了符合高年级阅读要求的中国四大名著内容介绍和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介绍。每一楼面的布置风格不一、图文并茂、内容精彩,并采用卡通图案、中国结、艺术镜框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视觉上给人以享受,充分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学校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持久的、稳定的渗透和影响中,在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达成“精神默契”,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

实施阅读教学,传授经典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又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让学生读懂这些美文,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并达到文化认同。在阅读中,学生们和无数童话人物交朋友,和一本本名著亲密接触,和不少文学大师热情交谈。读过叶圣陶的《稻草人》,知道了要像稻草人一样有颗善良的心,关爱他人;读过吴承恩的《西游记》,了解了战胜困难是靠意志和毅力,有信心就能胜利;读过岳飞的《满江红》,感受了诗人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这些中国的文化精粹,无一不凝聚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学生们就会逐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接受善美的熏陶。

开展读书活动,弘扬经典精神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是赋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最好途径。学校坚持开展读书活动,用我国丰富的文化精粹区感染学生。“名著进家庭”活动是学校为丰富教师阅读、提升内涵素质开展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学校不仅隆重地举行了赠书仪式,还组织教师参加小型多样的读书活动,如网上主题论坛活动、人物点评演说、读后感比赛、名著知识竞赛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增长了知识,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老师们丰富了知识经验,在实践中正确地去引领和教育学生,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中华美文诵读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而且在行为规范上也悄然l生着变化。勤奋学习氛围更加浓厚、自我约束能力提升、先进事迹层出不穷。

学校在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致力把校本教材作为平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学生教育相结合。从中华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积淀中寻找智慧,并在润物无声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于心,见于行,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振兴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培育双优人才。

上一篇:咸宁市咸安区春播玉米品比试验 下一篇:不同施钾量对中单509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