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乐错些,再多些

时间:2022-06-17 05:43:11

几千年前,贤明的老所罗门王有句格言:“快乐的心情有如一剂良药,破碎的心却吸干骨髓。”现代心理学称乐观情绪为积极心理、正性情感;称悲观情绪为消极心理、负性情感。

据俄国心理学家柯克契耶夫观察,人在快乐时,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都更灵敏,触觉也更细微;而进入快乐的思维或看到愉快的景象,视力可能会立即提高。人在快乐的思维中,记忆力大大增强,心情也很轻松。医学研究证明,在快乐的时候,我们的胃、肝、心脏和其他器官都会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疾病”一词,意味着一种不愉快的状态。而欢笑则对健康有巨大的作用。洛马琳达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欢笑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精神压力的不良影响,增强机体防病抗癌的活力。

当你欢笑的时候,你的肌肉、脖颈和肩头都很快地收紧和放松,心率和血压都会增加;呼吸更加深沉。欢笑过后,你的血压和脉搏都有可能比欢笑前更加符合健康标准。

大笑还有助于抵消不适感。在一项实验中,给学生看杂耍演员比尔・科斯比的录像时,让另一个对照小组观看一场讲解插花艺术的录像带。两个组都接受一些微弱但不断增强的电流,要他们说出什么时候才感觉到电流强度已经到了不可忍受的程度。也许,人们都不会感到惊讶,观看科斯比表演的那一组能够忍受的电流强度比对照组高得多。

快乐如此有益身心,有谁不愿快乐吗?为什么快乐的心情不能如期而至呢?

调查发现,造成不快乐的一个常见原因,是当事人对生活的期望值过高。他们似乎不是生活在现实,也不注意享受生活,而是在等待将来发生的事情。他们以为自己结婚以后,找到好工作以后,买下房子以后,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完成某个任务或取得某种胜利以后,就会快乐起来。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呢?

这涉及如何看待进取与满足的问题。心理学提倡成熟的人应学会适时满足,即不要为了眼前利益妨碍了长远利益,例如引导早恋的学生回避情感追求,专心学习;把恋爱结婚放到完成学业后。但处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压力很大。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系列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还会出现。如果你想要快乐,你就要学会享受生活。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谐的环境,都可以成为快乐的元素,需要我们去欣赏、去珍惜!

快乐是一种情绪状态。它作为人的心理反应,与其生活条件和各种需求有关;同时,心理作为人的高级意识形态,又具有主观调节性。怎样保证一个好心情?心理学家提出如下建议:

一、保持豁达的生活态度。“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事事计较,必然苦多乐少。

补救的方法是学会不在乎。不在乎别人对自己行为的毁誉、褒贬,自己要有自己的目标,自己应有自己的“主心骨”。如果盲目听从别人的话,一味地在乎别人的品头论足,那你就会裹足不前。如果你求名心切,太在乎上司的眼光,太在乎周围人对你的评说,你就一定活得很不自在,活得很累。

二、学会排解烦恼。乐观性格的人,看问题常易从积极角度出发,而且善于幽默,善于自我解嘲。

一项调查表明:乐观开朗的企业家多注意事物光明的一面,他们比悲观主义的企业家更能有所作为。

三、学会与人共处。心理健康的人,善于处理人际矛盾。反过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有利于心理健康和事业有成。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认为,古老的荷兰格言“快乐的人家不邪恶”,在科学上是站得住脚的。他们发现:大部分罪犯出身于不幸的家庭,或有一段不快乐的人际关系。耶鲁大学对“挫折”作过十年研究,结论是:我们听说的不道德和对他人的敌意,很多与当事者的经历有关。

四、经常提示、暗示自己:“保持快乐,你就会干得好,就会更成功,更健康,对别人也就更友善。”

上一篇:大吃大喝是口福吗 下一篇:医疗废物的管理有法可依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