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ES模型的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时间:2022-06-17 04:30:50

基于CES模型的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摘要:现代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集约、高效连通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运用CES模型对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的集聚效应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目前安徽省存在着集聚发展定位不清和集聚水平不高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 现代服务业 产业集聚 生产业

国务院批准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力图通过体制的突破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省政府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安徽未来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现代服务业在五大主导产业中的比重最大,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对于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的研究,有利于为当地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产业西迁和为当地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现状

皖江经济带的发展将成为安徽工业制造业发展的发动机,而皖江城市带的现代服务业将为其做好支持和配套的工作,也必然得到发展的契机。

(一)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呈现较快、平稳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规模是通过现代服务业产值和第三产业总产值进行比较得出的百分比。2007—2012年安徽省的现代服务业规模分别是45.5%、49.15%、49.22%、47.92%、48.35%、49.1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影响较大,金融、地产、商业服务发展速度较快,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科研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安徽经济发展的重点仍然是第二产业,这和国家鼓励产业西移不无关系,自《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规划》颁布以来,占GDP比重逐年提高,现代服务业作为服务制造业的重要一极,有必要保持稳定增长,确保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持服务,强化经济贡献。

(二)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但还具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意味着工业主导向服务主导转向,工业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吸纳就业人口变得有限,而现代服务业的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

2007—2012年安徽省的从业总人口数量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也从1121.4万人上升到了1448.6万人,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上升速度很快,从172.2万人上升到了232万人。占比方面,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的比例由于受到产业对接政策的影响呈现上升,第三产业总体也是保持着一个上升的态势。占比充分体现出了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而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5%—16%之间,说明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结构还是以传统和新兴服务业并驾齐驱为特点。第一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一直在减弱,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吸引力不断加强。但是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就业人口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上海、广东、山东等省市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18%—22%的比例,而且这个比重还不断提高中,表明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很大提升潜力,现代服务业尚未进入稳定增长期。

二、基于CES模型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一)方法与指标

产业集聚效应是用于衡量产业集聚经济大小的指标,它是产业集聚作用的表现。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简称CES生产函数),被认为是测量集聚效应的较为理想的理论框架。CES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为W=AQBLr,其中W表示工资,Q表示工业总产值,L表示劳动力投入,β是产出工资弹性,r是劳动力的收入弹性,A为系数。由于产业集聚经济实质上是通过规模经济的获得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长期平均成本。德瑞米斯(P.J.Dhrymes,1965)根据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推导出规模系数h,h是规模报酬参数,用来衡量集聚效应的大小,它可以通过CES形式的函数求解出。德瑞米斯的规模效益是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为条件的,因此有较大的适用性。

我国学者唐杰(1989)则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测算中将CES生产函数改写为下述方程:P=AQBKr,这是从城市层面对产业集聚经济进行测算。其中,P为某产业部门实现的利润,K为其某年份固定资产净值,β为产出利润弹性,r为固定资产占用的利润弹性。此变式通过对某一地区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等指标的回归分析,测算该地区的集聚经济效应,说明固定资产占用的效率与实现利润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固定资产占有水平提高,则每增加单位固定资产,就会引起成本上升,从而使集聚经济效果h下降,其中,B作为产出利润弹性,表明每增加单位产出所提供的实现利润,r作为固定资产占用的利润弹性,表明每增加单位固定资产所提供的实现利润。①

(二) 集聚效应分析

1、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总效应

利用Eviews软件对这些样本数据(利润总额、现代服务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净值),进行分时段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

将所得数据代入公式■,就能计算出h值,具体h值如表2:

从表2所显示的结果来看,1998年以来,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效应h值都是大于1的,说明安徽省现代服务业整体上存在报酬递增,也就是存在着集聚效应,并且这种集聚效应在1998年到2008年是上升期,之后几年呈下降趋势,但集聚效应值依然大于1。

2、安徽省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内部效应分析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由若干个经济因素构成的,各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集聚效应的提高。一般地,h共由三个因素构成,即内部集聚经济(ISE)、布局集聚经济(LOC)、城市集聚经济(UBE)。内部集聚经济(ISE)是指某一部门内部企业规模扩大所引起的企业和整个部门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这里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内部集聚经济(ISE)用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加以测量,ISE=固定资产净值/企业数。布局集聚经济(LOC)是指受当地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某一工业部门在一特定地区布局有可能获得比在其他地区布局更大的集聚效果。用安徽省现代服务业所占GDP的比重与全国范围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相比得出,城市集聚经济(UBE)一般是指各产业部门在一定的城市内集中所带来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收益,用来估计某一行业的企业之间能否充分利用同类工业企业集中布局所形成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集聚效应,一般可用一定时期内某一行业企业数的变化来表示。②

ISE、 LOC、 UBE计算的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发现:

1、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ISE值不断增大,说明安徽省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平均成本持续减少,是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的。

2、LOC值一直大于1,在1998—2008年期间不断增大,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值,而在2009—2011年期间则处于比较低的值,这说明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布局较好,一直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但是在2009年之后,这一区位优势开始减弱。可能的原因是集聚区的建设依赖政府部门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信息通讯、医疗、楼堂馆所、道路桥梁的建设。但是目前安徽省政府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投入力度有限,道路桥梁的资金需求量高,而当地的“土地财政”收入有限,制约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二是投资的方向,安徽省的政府基础投入更倾向于交通设施,因为这些投入见效快、容易出政绩,而对于文化教育机构、市政投入力度就不大,造成投资结构的偏差。投入少、方向偏差使得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效果受限。

3、UBE的值在1998—2000年期间大于ISE值,之后一直小于ISE值,这说明一开始城市集聚作用比内部集聚作用明显,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行业内企业规模增大,外部集聚的作用越来越弱。说明安徽省服务业发展产业的关联性很有限,无法形成强力的支撑。科研服务产业集聚区内拥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然而其偏向于公益性的一面,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围绕着市场需求的研究较少。说明生产服务业的集聚还需要很大的提升。

四、结论和建议

以上分析说明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政府一直比较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并没有促成一个良好的集聚效应,没能把握好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产业的关联性有限。

二是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呈现较快平稳的发展,尽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势头不及承接东部产能的制造业,但是现代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配套和支持,有着很大的潜力。

针对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定位不清、人才匮乏、投入有限和集聚水平不高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通过政府部门的扶持、改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的发展环境;

二是安徽经济的支柱是现代制造业,而生产型服务业是制造业有力的支撑和配套,安徽省应加快提升生产型服务业效能,提升集聚辐射力。

三是发挥作为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优势,完善人才的培养引进机制,营造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构建具有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

注:

①李滨.CES模型的浙江省产业集聚效应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0(5)30—32

②黄康,张福莉.基于CES模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效应分析[J].商业文化,2012(4)26—27

参考文献:

[1]徐康宁. 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启示 [J]. 经济学动态,2003(3)

[2]徐康宁. 产业集聚形成的源泉 [M].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Kemble,D. ,Wilkinson,F.ed.High—technology clusters networking and collective learning in Europe[J]. Ashgate Aldershot, 2000(2)12—20

[4]Lale Berkoz.Locational preferences of producer ser-

vice firms in Istanbul[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1998(3)333—349

[5] Moulaert, F, Gsllouj. The locational geography of advanced producer firms: the limits of 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 in Daniels[J]. The geography of services Frank Cass,1993(4)

[6]甄峰等. 西方生产业研究述评[J]. 南京大学学报,2011(3)

[7]章义,赵惠芳,王冲.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评价[N].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8]华兴顺. 安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探讨[J]. 理论建设,2010(3)

[9]李滨. CES模型的浙江省产业集聚效应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0(5)

[10]黄康,张福莉.基于CES模型的重庆市产业集聚效应分析[J].商业文化2012(4)

(庞莹,1974年生,安徽祁门人,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产业技术创新。谢众,1973年生,安徽六安人,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国际贸易)

上一篇:基于循环经济的农药化工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支农再贷款工具的制度性缺陷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