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稳定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6-17 03:22:11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稳定因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难点,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职业期望、职业定位、就业市场、专业能力等等都是其中的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规范就业市场发展、提高实训教学的投入力度等措施,以期能够切实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稳定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市场;就业指导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最近几年高职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是高职生的就业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国家为了促进高职生就业通过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改革、规范就业市场发展等多项措施,这些措施应该说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高职生就业难依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就业不稳定问题最为突出。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很多高职生陷入了一种就业―失业―就业―失业的恶性循环当中,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发展。

一、影响高职生就业稳定的原因

(一)职业期望和定位存在偏差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高技能人才,专业应用能力是高职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的。一方面,现在很多高职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在校学期期间只喜欢学习理论知识,而不是将自己的学习精力投入到专业技能学习上,导致专业应用能力偏弱。另一方面,高职生为学习投入了大量的教育成本,他们期望毕业以后能够得到较高的回报。这种低能力与高需求之间的矛盾,让很多高职生陷入了就业困境。

(二)我国就业市场发展不规范

在现有的教育体系当中,高职教育并不是主力,社会对高等人才的定位都是以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起点的,这种教育模式主要重视理论学习、轻实践能力培养。而把高职教育看作是微不足道的“二等教育”,在导致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老是低人一等。一些单位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将“高职”看成“大专”,甚至认为“高职”就是“职高”,导致高职生的能力和特长在社会上没有得到应用承认。此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一些单位和企业陷入了“人才高消费”的怪圈,盲目的追求所谓的高学历人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生的就业。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对当前以低层次就业为主的高职生就业来说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导致高职生的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三)高职教育缺乏特点

随着高职教育“三改一补”和“三多一改”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职业性和学术性之间的关系,专业设置的功力主义十分严重,专业之间的低水平重复现象屡屡出现,在学校的规模、专业机构、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教学收益,一些民营院校彻底沦为了出资人的盈利工具。在教学上,一些职业院校在教学方法、专业设置上盲目的学习普通院校的模式,忽视了应用能力、实训教学,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轨道,所培养的学生应用能力较差。此外,在培养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培养的学生严重缺乏专业个性,高职教育成为技能工厂。

二、提高高职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

要想在保证高职生就业率的基础上,提高高职生就业的稳定性,应该从就业的基础环节入手,从调整高职生的就业观念入手,从社会和高校两个方面提高社会对高职生的认知和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为高职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辅导课,向学生介绍当前的高职生的就业形式和社会的专业发展需求,让学生对本专业的社会就业情况能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自己也应该对高职生的就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意识到高职生在就业市场中并没有优势,自己与本科生相比最大的优势质优应用能力,自己在就业过程中只有脚踏实地,避免好高骛远才能减少就业过程中处处碰壁的现象。此外高职生应该对自己的就业目标有一个正确定位,应该放低一些就业目标,不要盲目的追求所谓的高薪、高待遇的工作,还应该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取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只有摆正心态,高职生才能在就业中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学校应建立学生就业信息卡,构建共享的信息平台,将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引入市场服务的轨道,与社会就业和再就业服务系统相衔接,为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选才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此外,应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为高职生正确地客观认识、评价自我,并根据自身的能力、职业性向、专长、人格特质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提供必要的指导。1

(二)要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发展

国家在就业市场中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法律、法规建设,为高职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国家要加强高职教育宣传,改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一些偏见和错误的认识,让用人单位能够认识到高职生的能力和特长,为高职生就业创造一个比较公平的社会环境,构件比较公平的就业竞争机制。还要规范用人单位的薪酬制度,防止用人单位低成本用人导致高职生的薪资水平下降。其次,劳动主管部门要规范劳动中介市场的发展,加强对社会中介组织得监管,规范劳动中介组织的行为,保证用人单位和高职生的合法权益。国家要强化劳动中介市场的准入制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再次,用人单位要转变自己的用人观念,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选择专业、学历最适合的人才,不要一味的追求所谓的高学历人才,避免人才使用不当导致企业人才流失。

(三)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加强专业品牌特色建设,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专业设置应该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通过淘汰、建设等使学校的专业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在学科建设上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对个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预报和宣传,专业口径应该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专业教学上更应该吸收专业的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完善、改进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药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渐形成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

2.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与学生的就业密切相关,高职院校一方面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活动,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企事业单位当中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能力,又有一定理论基础上的高技能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通过言传施教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此外,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学者、高级技师的等到学校兼职,丰富现有教师队伍结构。国家要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提供环境和渠道,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教师派往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使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与专业应用能力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总之,要想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的稳定性,不仅要求学生自己要摆正心态,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工作目标,还应该积极发挥社会和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推动高职生就业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秀娟.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原因及对策.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29期。

王春丽(1976―),女,讲师,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专职辅导员

上一篇:浅谈中专艺校的板胡教学 下一篇: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