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时间:2022-06-17 03:11:18

浅谈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已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合作学习强调分组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否有效,同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地位就越突出,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的一些做法。

一、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我在讲《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恐龙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恐龙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厚厚的关于恐龙知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二、进行多样化的小组结构

学生知识层次的差距,参与的积极程度不同,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很多老师还特意注重好、中、差搭配结合,这样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往往就不是一个平等的关系,而是一个依赖的关系,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就成了小组的主帅,自觉不自觉地包办了一切,代替了一切。而那些学困生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甚至一言不发,即使发言,不是语无伦次就是不着边际,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太好的。

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如结构分组:异层分组:优、中、差混合编组,它适合优生带动差生;自由结合分组: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它适合选择多种内容的活动学习……。

三、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

良性竞争机制的前提是有效的、公平的成果评估标准。这个标准最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的成果,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于表现良好的小组和个人应当给予适当的激励,以精神奖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团队荣誉感,有条件可以采取适当的物质奖励。长此以往,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建设,而良好团队合作的能力也是未来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四、老师要参与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是一个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有了老师的参与,才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胆小的同学愿意与同学交谈与老师交谈。除此之外,在真诚的沟通与彼此信赖的氛围中,师生彼此间还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充分良好的组内互动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良好的教学形式。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反思 下一篇:教练技术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