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时间:2022-06-17 02:26:22

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课前要重视预习,在课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后要让学生积累运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学习主人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90-01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去发现、去读、去问,开创主动学习的空间。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做法。

1.注重预习,激发欲望

伯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前做好预习是运用已知去探求未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预习时,引导学生借助课文单元组的"导读"部分、预习提示和教辅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重点和难点,重点词句的分析等。让学生在预习中生疑、质疑,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预习,去探究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通过预习,学会思考,学会归纳,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以下方法预习:初读(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疑(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用铅笔在课文中画出来)——查(借助字典、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疑难之处)——论(与同学讨论)。这样,学生在听取老师授课时就会带着问题认真听讲,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中乐学,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在老师点拨下,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达到问题解决。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探究乐趣。

2.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实践证明,积极情感有助于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特色,优化教学情境, 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带者高涨的情绪,有效而持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如,教学《刷子李》一课,课始,教师可如此发问:"你们见过粉刷墙壁的师傅吗? 他们在粉刷雪白的墙壁时会身穿黑衣裳去粉刷来证明自己技艺的高超吗?今天我们要来见识一位专干粉刷一行的师傅——刷子李,他粉刷刷浆时穿一身黑,干完活, 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你们相信吗?……"如此导入新课,很快就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2自主质疑,主动学习。古人云"学贵有疑"。 "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及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如教学《桥》一课,可让学生先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再仔细观察插图,然后提问: "老汉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人心都是肉长的,老汉在如此咆哮的洪水中一点也不担心自己唯一的儿子被洪水吞没吗?"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质疑,如词、句、段等,得出自己的观点与感悟,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必急着给予答案,不可随便肯定或否定,而应该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小主人"。

2.3合作相长,主动参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相长,积极互动的教学环境。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具备的是合作的团队精神,让他们走进对方的世界交流各自的见解与感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智慧开启智慧,用心灵碰撞心灵,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学生在经历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积累运用的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理清学生思路,教以学习方法,以语言实践训练为主线,真正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在理解最后周瑜说的一句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我就组织学生四人一组,给他们宽裕的时间共同讨论: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问题一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地探讨起来,同时还安排小组长做好记录,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指派一名代表汇报。这样,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2.4发挥想象,乐于参与。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远古时代,人类出于对科学的无知和对神灵的迷信,曾想象出千里眼、顺风耳、奔月等,而今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那些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后,可引导学生想象: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那三个德国军官走后,他们母子三人会怎样? 想象他们的动作、表情、语言等等,让他们续写故事。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课后读写,积累运用

学习语言,重在积累,重在运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是要通过训练来实现。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进行抄写、组词,死记硬背词、句、段,这些被动的练习反反复复,只会让学生觉得负担,对语言的积累产生厌烦。在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这类的作业练习,而是多鼓励学生阅读,让学生以读为本,多读多思。在指导学生学习了"日月潭"一课后,再布置学生自主阅读后面的一组课文"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让学生学习运用课堂上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边读边思考。大量的阅读会加快学生阅读、欣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学生进入三年级学习写作,掌握作文方法,打好基础。

此外,教师在教完课文后,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课后小练笔,加强语言的积累。如教学"丑小鸭"一文后,可结合教材内容,安排读写训练,拟订小练笔的题目:"我想对丑小鸭说"、"假如我就在丑小鸭的身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由学生自己选做。

4.拓展延伸,促进创新

延伸就是让学生突破定势,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一种定势心理。这种定势心理会严重妨碍人们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定势,激发他们独立地、有主见地去思考问题,启发分析总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举一反三,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学习当中,形成学习能力,如,《凡卡》一课的结尾,凡卡寄信后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在如此高潮部分就收笔了,过后凡卡的命运又是如何呢?引导学生在课后发散思维,结合上下文,好好地进行延伸、续写下文。

总之,现在的小学生接触面广、信息量大、求知欲强,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要从充分尊重和发扬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会自主学习, 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小主人。

上一篇:小学生起步作文要夯实片断训练基础 下一篇:“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