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时间:2022-06-17 02:06:16

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一直是近年来高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鉴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除了坚持显性教育途径之外,还要拓展新的教育途径,即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理论灌输”和“实践学习”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199-0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继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党团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必须积极拓展多种有效途径,以便更好地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教育学生首先就要了解学生。大学生是思维最为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最为迅速的高智能知识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会有更深的时代烙印,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对社会与个人前途的期望,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认同竞争,期望创业,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强烈的效益意识等,大学生比以往更期望有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环境。但与此同时,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为外界感染的群体,对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作用“免疫力”不强,价值观念中的趋利性也较为明显。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已经明确地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根据大学生心理的实际需求,展开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的为大学生提供生活成长中的帮助,能够让他们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大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完成对大学生坚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大学生能够坚强地面对生活,健康的成长。

其次,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一般来说,心理障碍是出现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思想道德问题最根本的源头就是个人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化解,进而有可能从道德问题升级到违法乱纪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形成最基本的切入点就是心理健康的教育,积极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活泼健康的性格等心理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要从多个层面同时展开,如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各个层面。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善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与咨询,对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

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心理测评技术。心理测评技术是一种通过访谈、量表、问卷等方式收集被测者信息,从而掌握被访问者的心理特征的技术。它不以直接向大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为目的,而意在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心理感受,意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效果,意在掌握学生对于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等的真实反映。通过心理测评,教师能够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能够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能够促使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反映调整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能明确意识到该教育之目的与要求的一种教育方式。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政治学习、党团思想建设与组织生活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隐性教育是指不为受教育者自觉意识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借助专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外的教育和活动形式,凭借一定的环境和氛围,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暗示、启迪和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正式、公开、正面的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的显性教育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应更多地运用隐性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为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的个人素质,应该在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相关的显性课程的知识性、科学性的完整的条件下,以教师的价值观念以及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去渲染大学生。

其次,在含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隐性学科的教育中,教师同样要渗透出先进的思想政治的理念,并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来引导大学生融入相关的课程,并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

再次,为了能够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可以增加一些隐性或渗透式的教育课程,如科技、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课程以及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实践活动,并能够从中获得教育。

另外,大力倡导学校的校园文化精神,进而能够对大学生产生隐性教育的效果,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对学校文化设施的建设,如一些文化景观,让这些文化设施能够真正熏陶大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同时文化设施要体现出时代性,以适应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口味,进而能够使这些文化设施能够真正地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其次是为大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校园风气,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多角度,全方位的渗透出思想知识教育内涵,同时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改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知识的渲染力,达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四、“理论灌输”和“实践学习”相结合

为了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社会生活实践与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改变具有密切的联系。

如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是中国基本政治以及经济制度的核心,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必须以硬性的灌输知识为主。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致使大学生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为了更好让学生能够融入到思想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尽量以新颖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思想政治的教育,从系统单一的讲授方式转变为双向化的交流模式的教学。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同时教师要起一定的引导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

另外,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避免让学生产生形式化教学的思想。教师必须要深入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化、外化规律,让思想政治理念融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最近几年,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已经趋向于实践,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招生规模的扩大,经济实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够强化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制约思想政治的建设进程就是对大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实践学习环节,加大在思想政治实际设施上资金的投入,同时培养一批具备先进教学理论的教育能手,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提供有力条件。第一,学校要在创建实践学习环境上舍得投入,加强实践学习设施的建设。实践学习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着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实现大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社会实践学习的教学环节,并将其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中,成为衡定学生获得学位的鉴定标准。

五、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校教师,党团组织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思想政治建设的进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性的途径就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积极活动的主体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大学生能够自主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从事教学活动的工作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教育对象从被动向主动地转化,使教育对象能够自觉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只有完成自重转化,才能有效地体现出教学活动的价值性。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不教育。因此,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相统一才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要素。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体现就是教学对象能够对所教授的知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学管理者也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坚持以传统的传授形式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学生自我教育模式的形成。让他们能够对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自我反省,并自我激励,自我磨炼自身的思想道德意志,另外,要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其自我教育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其主动接受和自觉配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从而形成完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海刚,等.心理咨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刘耀垒.新时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12).

上一篇:在活动中学 在实践中学 下一篇:论考试取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课业负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