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还是“放火”

时间:2022-06-17 08:40:02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帖”两个字,几千万条信息瞬间映入眼帘。这些网络帖服务的公司大多美其名曰“网络公关”、“危机公关”,其实公司所做的业务不过是帮助一些企业或个人清除网络中处于“风口浪尖”的社会舆论,当然,这其中免不了有诱人的利益。如今,网络舆情越来越受重视,甚至成为左右人们认知的一个考量。但是,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的缺失和监管的缺位,使得很多人为追逐金钱甘愿去试探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看来,网络立法与监管已迫在眉睫。

风行网络方式各异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合法权益。尤其是互联网,其开放性给人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表个人看法的平台。但就是因为太“自由”,使得一些极端的言论或者负面的报道成为很多人的困扰。为了避免这些消极的信息对企业或是个人产生不利影响,一种专门帮助人们帖的公司营运而生。尤其是前不久的“3・15”,许多企业因为消费者的投诉焦头烂额,这些自称专业的“帖公司”由此迎来了生意高峰。

一名帖公司的业务员表示,“各大门户网站、论坛社区、视频网站、知识问答平台、搜索引擎快照上的负面信息我们都可以除。”大中网站主要通过公关编辑,小网站则通过技术手段,一般只需24小时,而处在爆发阶段的新闻会缓几天再处理。据悉,市面上的贴公司,一般都自称有多种除负面消息的方式:一是覆盖,用正面的内容覆盖搜索引擎的前几页。二是除,通过网管或者网监将负面信息除掉。三是黑客技术,利用黑客手段,进入负面信息站点,对网站进行修改。

比如,很多“帖公司”极力推介的“驾驭搜索引擎”和“新闻压制”业务就是覆盖手法的体现。通过大量群发含客户关键词的正面信息或回复,让负面信息迅速“沉”下去,保证让负面信息在搜索引擎、论坛、博客、微博前几页“消失”。

再有,平日上网的时候这种情况你肯定遇过:当你对某一新闻感兴趣,在网上搜索的时候,跳出的页面却是“无法显示网页”,或是“页面不存在”等,实际上,这些内容很有可能就是被人为地“除”掉了。

明码标价分工明晰

在去年4月,我国有关部门在全国联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包括“帖公司”在内的一大批从事非法网络公关活动的网站被关闭。可是,在沉寂一段时间后,这类公司又“春风吹又生”。

为何这类公司“野火烧不尽”,究其原因,还是背后那极具诱惑的利益链。而且,有的搜索引擎更是扮演了“帮凶”角色。在谷歌搜索引擎中输入“帖公司”,各种“帖公司”的广告被置于搜索结果的最上方。

经过调查发现,针对不同网站,不同板块,新闻、博客、论坛帖子、搜索引擎快照等不同类型,帖的价格也会不同,一般每除一条收费300元至4000元。帖公司还可以保证用户在用搜索引擎中搜索某个关键词的时候前三页不出现相关负面信息,而这种服务每月需要收费4500元。更有甚者,竟将帖服务做成详细的“报价单”:猫扑、天涯等热门论坛,每条2500元至4000元;微博、博客,每条1200元至1800元;视频类网站,土豆网900元,优酷网2600元;快照,每条150元至500元。而以正面信息“掩埋”压制负面信息业务则按关键词收费,每个关键词发10篇正面新闻,转载至四五十家媒体,收费35000元。当然,如果你想“打压竞争对手”,帖公司还提供“专业”服务,收费在20万元至50万元不等。看来,“帖公司”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他们被业内人士称为名不正言不顺的“地下网管”。

除了将帖业务明码标价,就连操作过程也是分工明确。首先客户提出信息申请,在公司确定信息需求后进行相关协议的签署,这个过程中客户需要支付预付款;然后便开始进行除工作,可根据合同和在规定的时间内除信息;最后就是客户验收与支付余款的阶段。可以看出,一套清清楚楚的流程充分暴露出这个灰色行业的“潜规则”。

监管真空亟待填补

帖公司的出现,对于企业而言或许是个福音。因为这些“网络公关”往往能在最快的时间里给企业危机“降火”,但是,一个品牌的形象并非依靠除投诉和负面信息而建立。问题企业只顾眼前的短期处理,漠视真正的公关处理,使这种“被投诉-帖-再被投诉-再帖”的恶性循环无限上演,无疑是引火上身。尤其对普通大众来说,这更是一个灾难。互联网本该不偏袒任何一方地将外界事实呈现在人们眼前,可是帖公司的存在却蒙蔽了人们的双眼。

对于帖公司替人“消骂”生财的做法,大众感到愤怒却无力制止。有关专家认为,不辨真假、替人“遮丑”的帖行为,影响了公众投诉维权和媒体正常监督的合法权利,欺骗社会,侵犯了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亟需通过“制度监管”重拳整治。

可是,作为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行业,网络帖的相关监督管理几乎处于空白。一些人为了商业利益,为了一己之私,利用帖效果达到自己的目的,必然给信息的透明化带来严重损害。同时,帖公司现象还对一些网络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和良知进行了拷问,对日益复杂化和利益化的舆论监督生态提出警示。

由此看来,规范与整顿已迫在眉睫。针对目前我国网络立法相对落后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亟待通过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来加强对网络虚假信息攻击等方面的监管。只有堵塞法规漏洞和加大整治力度双管齐下,才能遏制非法网络公关公司猖獗势头,才能保护公众合法的监督权和知情权。

上一篇:挥师挺进手机业360的一个重要决定 下一篇:对话高层 畅谈移动支付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