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教学也有道

时间:2022-06-17 07:57:16

专题教学也有道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相对于每个单元中课文的阅读教学,单独设计的专题教学板块以题材专一、内涵丰富、信息集中、思维空间广阔而独具特色。但同时也因为其具备以上特点,因此,专题教学往往耗时而低效,一直以来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先例可循。

专题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提前让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专题资料,制作成课件、汇报资料,教师利用一、两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汇报展示;或者是直接把专题中涉及的古诗文读读背背,其他全抛却不管。

如何教好专题是许多教师的困惑。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采用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科学严谨的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一个搜集信息、自主阅读、积极思索、深入探究、放飞思维的平台,那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到专题教学中吸引学生目光的亮点。

下面我就专题的有效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整合文本,统摄教材

苏教版的专题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就以七年级的专题《荷》来说:包括四首古诗,一篇古文,一篇现代文,以及参考文字资料5段。涉及文学(咏荷诗文)、生物学(荷的生物属性)、药物学(荷的药用价值)等多方面。如果要像学课文一样篇篇精读,太耗时耗力。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课外收集资料进行汇报展示,缺乏指导,学生可能就把它做成了有关“荷”这种植物解说的生物作业;做成了古诗词的收集展示作业。如果只是简单地背诵诗歌古文,就失去专题的意义了。

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把其变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容。

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解读好文本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专题《荷》中,教材分为赏荷(外表、感官)、咏荷(情感共鸣)、读荷(有声体味)、议荷(表达见解)、写荷(表达自我理解的形象)五个部分。但这五个部分又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渗透、有机统一的。“赏荷”这一环节如果放在教学初始,那么学生能直接感受到荷花的物质之美;如果安排在读了咏荷诗文之后,那学生能更深刻地感知荷,更会欣赏荷。而“咏荷”“读荷”部分更是渗透了诗人作者的个人感情。“议荷”“写荷”部分能够从中看出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每一个环节都涵盖许多内容,都值得精讲。那课堂上如何选取,如何舍弃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教材重新进行整合,以某一个切入点为抓手,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获。

因此,在教学专题《荷》的时候,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荷的有关知识,能吟咏有关荷的诗词及妙词佳句。(2)能分析文学作品中荷花的形象特点,并说出荷所蕴含的哲理与精神品质。(3)能创作以“荷”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第一课时的教学就以吟咏诗歌,探究文人墨客赋予荷的品质内涵为主线,力求挖掘学生对荷的不同感悟。

“想要负担轻,先把课程瘦瘦身。”对教材的整合研究,使我们教学心中有底气,有方向。它不是教参的面面俱到,也就没有了这个内容要讲,那个内容要讲难以取舍的担忧,教师心中就有了自己的课程意识。整合教材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更有信心了,也可以静下心来认真研究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法;也更有底气走进课堂,因为我们设置了有效的教学内容、灵动的教学问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享受了教学研究的快乐,还体会了课堂教学和谐的乐趣。

二、收集资料,利用资源

专题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把读写听说打通,学科间打通,课内外打通,要求综合教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对课本资源的整合学习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研究,利用多种资源,广泛收集资料,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如果说单一的课本阅读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研究阅读的兴趣,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的专题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广泛收集、补充阅读专题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的播放,更直观地感受与体验。如果条件允许,家乡的本土资源也可以加以利用。

利用各种资源,广泛收集资料,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教学手段新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息;多媒体利用现代科技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灵活地组合在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提供给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使原本可能枯燥的课堂环境变得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二是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启发学生想象力。三是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四是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完善课堂结构。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但若只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有时即使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而影响学习效果。而现在由于多媒体的使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的直观性,图文并茂,兼有声音的感染,瞬间就能吸引住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接受知识。

例如,在学习专题《荷》时,搜集的有关荷的谜语营造了热闹的学习氛围,视频的播放、精彩的解说满足了学生的耳目之欲,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这些资料、媒体手段的运用,大大拓宽了课堂的容量,给学生以思考和想象的情境、空间。

三、结合实际,有效延伸

语文的教学应该是开放的,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应该是重合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本教材、某一篇课文,而是在此基础上,使语文课程资源得到完全的开发和利用。学生在众多的资源中学习语文,既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能力。在教过了专题《荷》后,可以布置学生设计专题,拓展学习空间,巩固所学,运用所学,以专题《梅》、专题《竹》、专题《菊》等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自主设计新的专题,学生定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那会是多么广阔的学习世界。

教学时空将因此而开放。课外的延伸拓展教学将文本引向了更广阔的资源空间,学生在观察、思考、想象、体验中开阔了眼界,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式也将因此而开放。拓展环节里,资源是丰富的,问题是开放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表达,自主评价。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富有情趣。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学科的学习方式,还可以运用实物观察、实地考察、科学探究、理论分析,甚至画、演、唱、做等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因此得到提高。

语文专题的有效教学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从专题入手,着眼知识的扩展,能力的培养,自然能学有所得,教有所为。

上一篇:对化学探究式复习课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