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照护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09 01:31:14

养老照护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提要] 由于养老照护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老年人照护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解决养老照护人力资源供给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照护;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本文系2014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SH1407);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河北省养老照护资源供求与养老模式选择研究》(JRS-2014-2014);2014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社会资本与嵌入性:我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路径研究》(SD145003)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11日

一个失能老人压垮一个家庭的现象,在中国已经屡见不鲜。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压力,包括护理人力和护理费用问题,不仅使很多老年人难以应对失能风险,也是制约中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一大瓶颈,更是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解决未来老年人的照顾护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中国养老问题的研究多关注经济赡养和养老模式的理论探索,对于养老服务的另一现实问题――人力资源的供求研究严重缺乏。在有限的研究文献中,更多的是关注城乡养老服务需求,对于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供给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少,主要是老人照护现状的描述性研究。这些研究描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照护老人的主力仍是家庭成员,主要照料者依次是配偶、子女、亲友、邻居和社会。方黎明分析了当前和未来40年养老护理人员短缺矛盾的形成机制,提出建立养老护理人员开发体系需要开发潜在照护人力资源、健全激励机制、人才培养体系和治理机制。于保荣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服务潜在劳动力供给问题,认为农村地区提供的老年人日常照顾服务劳动力供给量充足,劳动力价格低于服务业劳动力的平均价格。通过对2010~2049年的预测,提出了一个乐观的解决方案,认为虽然老年人人口比例会不断增加,发展农村的社区照顾,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解决老年人照护问题。

笔者认为,这样的乐观预测是建立在我国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的判断之上的。未来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和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不断减少将是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目前,我们还在争论养老金的制问题和养老金的不平等问题,其实一个更大的问题已经浮现出来,那就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服务供给的问题,找一个养老护工会越来越难。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们拿着大把的养老金,却买不到日常生活照顾服务,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一、养老照护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目前老年人的照护还是以家庭照护模式为主。据调查,需要照护的老人中,主要由配偶、子女或孙子女照护。中国社会一直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生活模式,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远离家庭,养老的一个最明显现象就是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高龄老人与低龄老人相比,失去自理能力的比例急剧增加,不得不依赖他人生存。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345万。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失能老年人的绝对规模在迅速增加,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已经超过3,300万。目前,中国各类机构的养老护工总数只有约20万人,其中有上岗资格证书的只有2万多人。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护理标准,1个护工应对应2个失能老人,或对应4个半失能老人,或对应8个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人,而目前中国护理机构一个护工平均要护理包含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内的总人数高达15个。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提速及空巢家庭的急剧增加,对老年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大,而社会能向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却会日渐萎缩,最终有可能酿成一场全社会的老年人护理危机。全国老龄办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所做的全国城乡失能老人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城乡失能老人总数达到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日趋严峻,失能老年人规模不断扩大,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近4,000万人。这部分失能老人对于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是刚性的,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我国未来养老护理人员需求增长迅猛。国际上通行的护理标准,1个养老护理人员应对应2个失能老人,或对应4个半失能老人,或对应8个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人,按照这一标准,到2020年我国照护人员总需求达到3,985.4万人,2030年猛增到5,655.5万人,到2050年照护人员总需求达到7,934.9万人。但是,目前全国老年照护人员不到25万人,而掌握专业养老护理技术、拥有护理资格的人员只有2万多人。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已经面临着新的挑战,未来需要更多专业的护理人员。

二、解决养老照护人力资源供给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吸引更多人员进入养老照护行业。职业歧视、社会地位偏低是造成养老护理人员短缺的主要因素。目前,社会上充斥着对于养老护理人员的偏见。传统的养老护理观念认为,伺候自己的老人是孝顺和道德的表现,伺候其他老人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因此许多人瞧不起养老护理工作,造成青年人特别是城镇青年不愿进入这个行业。巨大的护理员缺口又导致行业准入门槛偏低,造成了养老护理成为低智识、低技能、低待遇的职业形象。因此,整个社会应该转变养老照护观念,给予养老照护职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提高养老照护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养老照护是一种社会急需的新型职业,也是应该大力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倡导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营造尊重老人,尊重养老护理员的社会氛围,教育人们摒弃职业贵贱之分的观念,树立养老护理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是为社会分忧、为百姓解愁的崇高职业理念,把养老服务行业建设成为社会上一项受人尊敬、令人羡慕的职业,提高社会的认可度。

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待遇是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养老照护行业的重要举措,这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给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照护者更多的帮助和扶持,增加护理人员工资待遇。有了足够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才能提高养老照护的职业社会认可度,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该职业,才能实现养老照护的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

(二)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为未来养老照护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计划政策实施30多年来,实现了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目的,化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压力。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如1995年以来小学招生人数、2009年以来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2012年开始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开始进入下降通道,老年抚养比的开始不可逆转地上升。201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为11%,以后将不断增加,到2030年老年抚养比增加到27%,到2050年增加到50%――也就是两个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需要养活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整个社会将会失去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因此,为了今后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到了改变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了。

改变计划生育政策,推动生育率上升是解决20年后老年人照护难题的根本策略。改变计划生育政策,通过鼓励适度生育控制未来的老年抚养比,减轻养老照护压力。如果主流家庭能平均生育2~3个孩子,总和生育率达到2.2,基本维持世代更替水平,则能够加强养老功能,减少社会养老的压力,阻截空巢老人和养老真空现象的蔓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善终的人伦追求。

(三)发展互助养老,开办“国家时间银行”,整合老年照护人力资源。养老照护需要经过系统专业技术的培养,同时也需要数量更多的普通护理。通过什么样的组织方式充分动员碎片化的老年照护人力资源是问题的关键。我国一些城市和农村试点过一些地方时间银行,但由于参加人数少、缺乏权威信用保障,绝大部分都无疾而终。通过举办“国家时间银行”,以国家信用做保证,动员低龄健康老年人、中青年等各方力量参加互助养老,解决了无人愿意参加养老照护工作的难题。

国家时间银行应该包括四大支持系统:一是技术支持系统,通过计算机把提供养老照护服务时间和接受服务的时间都以小时为单位分别记录,通过互联网实现异地互助服务信息交换,实现服务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通存通兑;二是信用支持系统,即以国家的信用赋予照护服务时间的货币信用属性,确保时间银行的健康可持续运行;三是服务时间标准系统,按照服务类别、强度的要素设计统一可接受的服务时间计算标准;四是管理监督系统,以县为单位在各地设立时间银行分支,采取网络技术手段加强服务时间计算、记录、兑换和监管。这种新的“服务―时间―服务”人类交换模式也是金融和服务融合的创新。

在中国的社会传统下,时间银行只能由国家统一管理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具备一体化的国家信用、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时间计算标准和国家管理系统。目前局部性的试验结果都是有始无终。时间银行只有以国家为单位才能有效运行,才能真正产生规模效应,实现养老照护服务的全国通存通兑,为参加时间储蓄者提供稳定的收益预期。

(四)积极研究开发养老护理技术,发展智能化养老,缓解养老照护人力需求压力。由于养老照护人力资源的匮乏,发展智能化养老在我国养老照护人力资源开发中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养老服务技术设备简陋、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手段落后,养老照护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障碍,特别是照护失能老人。智能化养老服务具有科技集成、绿色环保、优质高效、整合资源等优势,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到人性化、有尊严的照护服务。

日本、加拿大等养老照护技术发达国家的探索和实践表明,智能化养老技术可以通过提供性价比较高的智能化辅助服务,可以缓解养老照护压力。智能化养老包括老年照护网络系统、综合信息平台、智能监管与环境监测、监护与求助、生命体征监测、智能化家居设备系统、智能化电气控制系统、远程照看和远程医疗技术、智能化日常生活辅助技术等,特别是养老照护机器人的开发利用。

无论在养老护理机构或者居家养老,智能化养老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照护压力。智能化的养老照护机器人可协助照护老人上下床、拍背、按摩,移动至厕所、浴室,并能提供协助阅读当日新闻、报天气状况及温度、支持吃药等服务,甚至能和老人进行语言交流,成为贴心的照护帮手。在我国老龄化深度发展进程中,发展智能化养老技术可以有效化解照护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的压力,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成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其社会支持――对湖南省1000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J].社会科学研究,1998.6.

[2]夏传玲.老年人日常照料的角色介入模型[J].社会,2007.3.

[3]屈勇,崔香芬.农村老年人照料现状看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江苏省盐城市X村个案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上一篇:基于“民工荒”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 下一篇: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