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生活

时间:2022-06-17 04:47:16

地理与生活

摘要: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使地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地理的趣味性也得到提升。气候就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关键词:地理 生活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在其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维度上第二条强调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地理教师应该将“地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作为指导思想,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讲授地理内容,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素养,以地理学的视角观察并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戚戚相关。

一、 衣

人们的衣着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江西吉安位于亚热带地区,春、夏、秋、冬较为分明,人们一般都要有几套与季节相适应的衣服,比如夏季有短袖、衬衫、T恤、连衣裙,春秋季节的休闲装,冬季的棉袄、羽绒服、保暖衣等;然而云南昆明一带,四季如春,人们有“四季服装同穿戴”的习惯。人们的衣着也与区域特征密切相关,比如在青藏高原,气候多变,所以人们穿皮袍仅套一只袖子;在阿拉伯地区,人们头缠层层白色的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这是因为当地黄沙滚滚、气候干旱、天气晴朗、日照强烈。

二、 食

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比如我国南方和北方饮食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概括为“南米北面,南甜北咸”。 南方气候湿热,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所以南方主食有米饭、米粉;而北方地区相对较为干冷,粮食作物以小麦、高粱为主,面粉是制作各种面食的主要材料。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蔬菜较少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就慢慢养成了吃咸的习惯;而南方气候湿热,盛产甘蔗、蔬菜,被糖包围,所以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三、 住

建筑风格是在特定的缓解经下孕育而生的,南北方房屋风格具有“南尖北平”“南敞北封”的特点。我国房屋屋顶坡度,从南到北逐渐减缓,到了河北一带出现平顶民居。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房屋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多采用双层和架高的方式,既隔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屋顶坡度较缓,不仅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以晾晒作物,但是由于冬季寒冷,墙体较厚。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四、行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也离不开地理环境,比如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网密布,因此内河航运成为一种普遍的运输方式;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较为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的交通工具。

总之,日常生活给高中地理教学注入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促使地理课堂精彩纷呈,生机盎然。作为地理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地理信息素材,筛选整合后将其带进地理课堂,使地理课弥漫中浓浓的生活气息,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地理教学源于生活,以生活为依托又必须高于生活,以超越现实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为宗旨,在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笔者认为能够有效填补教学与生活实际脱离的鸿沟,消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藩篱,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社会中,寓教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卢芙蓉.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2

[3]中学教学参考[C].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13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3册[M]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

上一篇:临沂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与使用状况调查及发展... 下一篇: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