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

时间:2022-06-17 03:27:1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渗透爱的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爱的真正内涵,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践行爱,并从中体验爱的价值和意义。当然,在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还要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心中有爱。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渗透;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爱是人类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基本的情感。我们的世界因为有爱才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的生活也因为有爱才变得更加美好。在人类的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教育的生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这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教育学生能够真正懂得爱的含义,从而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从爱中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并最终达到完善自我人格,则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让学生先理解爱

要让学生真正懂得爱,并学会去爱,首先必须使其先理解爱的含义。有爱心的人,才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人生充满自信。从某种意义上不说,爱就是一种责任。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它同样也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敢于担当的人。爱是不讲条件的,无私的,它是不计回报的一种奉献精神。但是这些于我们当今的大多数身为独生子女的学生来说,真正的去理解爱的内涵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先来谈谈他们所感知到的爱。有的学生说父母的爱就是给他钱;还有的学生说自己的父母根本不爱自己,每次见面不是责怪自己乱花钱,就是问考试成绩,说不好好学习;还有的学生说最爱自己的人是奶奶,从来不打骂他;更有甚者说自己从没有得到过爱......透过这些回答让我发现学生对爱的理解很狭隘,因此,我借助于弗罗姆在文中所谈的"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两种爱的原则,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分析,最终认识到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而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也让学生认识到爱有时是父母的殷殷期盼、老师的严格要求。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而非物质。在生活和学习中,被肯定、重视、关注、接纳,都是爱的一种表现,它使我们感觉温暖、幸福、对未来充满自信。

二、让学生去践行爱

爱的教育宗旨是让学生学会爱,并懂得付出。在学习讲解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时,也着力渗透爱的教育,让学生在作者的身上感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惨痛教训。在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否有时也像史铁生一样不理解自己的母亲,很多学生说着说着都哭了。我抓住这个契机,又开展了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去践行爱。比如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给女教师送祝福,帮助老师整理办公桌;在母亲节、父亲节到来时,为父母献爱心,周末在家时帮家人做一些家务,给母亲洗一次脚,为父亲做一顿饭。并将自己做完这些事的真实感受,写成文字,读给父母听,有学生写到:"看着他们开心的笑容,我感觉特别幸福。"

在课堂上,也紧抓契机,时刻不忘对学生渗透爱的教育。例如,通过开展各类主题班会活动、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重老师、热爱集体,友爱同学......鼓励学生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我告诉学生爱要用行动去体现,你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微笑、每一句话,都可以表达出你对他人的爱心。正如弗罗姆所言,每个都是从"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这个过程慢慢成长的,而学生懂得付出爱的时候,就是在创造爱。每一次学生的爱心捐助,都使其体验到幸福和快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三、教师要融爱于心

自古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扮演"严师"的角色,甚至有"严师出高徒"之美称,但我认为作为教师,仅仅凭借"严"字当头,还是远远不够的。从教多年以来,我个人一贯的教学宗旨就是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没有任何感情的教师会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有什么建树,更难想象一个对学生没有爱心的老师会在教学中感受到何为职业幸福感。我们常常也会有太多的抱怨,也时常纠结于教师职业的倦怠感,而忽略了教学中来自于学生、来自于教育本身的感动与幸福。因此,作为执教者,必须要融爱于心,做到心中有爱。

在由个人从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以后,我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理解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朋友式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做到平等的交流,从而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对他们寄予积极的期望。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爱是教育的情感基础,教师只有融爱于心,才会更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将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努力、奋斗。只有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才能更成功,因为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受其教。

总之,我们当今所处的这个社会需要爱,我们的教育更是要适应社会的这一需求,从而教育出富有爱心、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学生的心田埋下一颗爱的种子,沐浴爱的阳光,我们将收获爱的芬芳、爱的希望,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温馨、美好、和谐。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