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6-17 02:49:54

桂林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桂林7所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散打开课情况、课程教学、师资力量、场馆设施、影响开课因素、学生学习动机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桂林高校 散打运动 现状调查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60-03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运动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它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近年来,随着武术散打运动赛事不断的推进(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泰职业拳王争霸战、武林风、昆仑决等),以及网络、电视媒体等的宣传,散打运动逐渐为民众所了解和接受。而多年来经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合作推广,散打运动已进入全国各大高校体育课程,散打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的追捧,笔者通过对桂林7所高校开展散打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散打运动在广西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称广西师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称桂林科大)、桂林医学院、桂林理工大学(以下称理工大)博文管理学院、桂林航空航天工业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称桂林旅专)等7所高校进行调查,其中22名教师、350名学生(每所高校5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查阅近十多年来我国散打运动开展情况相关资料,为论文撰写提供理论支持。

2.访谈法。对各大高校相关体育教学教师、负责人以及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授、专家进行访谈,以便了解桂林高校开展散打运动、散打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等状况,获得有利于论文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3.问卷调查法。桂林7所高校有4所开设了散打课程,对7所高校教师和师生发放问卷调查,其中向学生发放问卷350份(每所高校发放50份),回收335份,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91.4%;向教师发放问卷22份(已开课高校教师7人,未开课高校教师15人),回收22份,有效回收率100%。

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桂林高校散打课程开课情况

通过对桂林7所高校的调查,其中广西师大体育学院开设了散打专项课,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散打方向),并成立了散打教研室,散打专项课程的学习科学系统,对散打理论、武德修养、教学、训练、比赛、运动康复、赛事编排、项目推广等都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具体的学习目标,以此培养散打专业人才。这为散打运动进入广西中小学、高校起到了推进作用。桂林科大、桂林旅专和理工大博文管理学院则开设了散打选项课程/选修课程,散打课在这三所高校中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每学期开班数在8~12个班,一个班的人数在30~40人之间。而桂林医学院、桂林航空航天工业学院和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由于受到种种原因限制,没有开设散打体育课程。但值得一提的是,桂林7所高校中均有以学校团委成立的大学生武术散打社团,每学年进入这些学生组织的社团的学生数在100~300人之间,这些学生社团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训练,教学指导主要以学校有武术散打技能的教师和学长为主,平常这些学生社团也会联谊桂林高校相关社团进行交流以及组织一些和散打运动有关的活动。

(二)桂林高校散打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桂林开设散打课程的4所高校中,广西师大由于授课对象主要以散打专项的学生为主,这些学生多属于体育单招而来,大部分学生有一定基础,所以上课主要以培养专业运动员为主。学生上散打课将围绕着全年训练计划进行,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基本功练习、实战对抗以及比赛贯穿全年的学习和训练,每周训练3~4次,每次3课时,每学期训练16周左右,学习训练时间为2年,每学期考核以技术组合、散打比赛为主,理论考核为辅。而电子科大、桂林旅专和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授课对象则是普通大学生,教学形式为学生按照自己兴趣爱好选课分班学习(体育选项课),课时较少(总共32学时)。这些学生大部分从没接触过散打运动,且缺乏一定的身体素质,由于散打教学内容较多,针对高校散打课每周只有一次的情况,教师在授课内容上以学习散打基本技术为主、身体素质锻炼为辅进行授课教学,考核内容为基本技术组合。这在课堂上形成了学生对散打技能的学习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而不知道如何实践运动的局面。作为学校团委组织的学生散打社团授课主要由高年级有武术特长的学长担当,散打社团教学活动每周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进行,授课内容以基本技术为主,学员主要以大一新生为主,自愿参与。由于散打社团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且教练为学生,缺乏专业技术技能,训练不系统等原因影响,学员往往开始学习热情高涨,但时间一长,坚持进行散打锻炼的学生所剩无几。

(三)桂林高校散打教师师资情况

教师散打技能水平的高低是进行高校散打教学和开展的关键,在调查中发现,在4所开课的高校中(7名教师),有5人接受过散打专项训练,2人非散打专项;职称结构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2人;学历结构以硕士和本科为主(表1)。这说明桂林高校散打教师学历和职称都较高,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较高的教师素质修养。而部分授课教师(2人)则是由武术套路教师兼任,由于兼任的授课对象为普通大学生,这些教师有武术的功底,能胜任普通大学生散打选项课的上课需要。在科研方面,各高校体育部门或教研室均没有要求教师对散打方向的科研有强制要求,以致教师对散打运动方面的科研并不重视,有关散打运动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表1 桂林高校散打教师情况统计表(职称、学历) n=7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博士 硕士 本科

人数 2 3 2 0 2 5

百分比 28.6 42.8 28.6 0 28.6 71.4

(四)桂林高校散打场馆设施情况

对桂林4所开设散打课的高校调查表明,有3所高校(广西师大、电子科大、桂林旅专)有专门的室内专业场馆进行散打教学及训练,这3所高校设备设施齐全(配备沙袋、护具、手靶、脚靶等),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也便于教师传授各种技术技能(如摔法、腿法及对抗);说明这3所高校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对散打课程教学比较重视,对场馆及设施投入较大。另外1所高校(理工大博文管理学院)没有专门的室内专业场馆,室外的场地限制了诸多技术的教学,当遇到恶劣天气时(高温、下雨或寒冷),学生极易产生极大的厌学心理,形成应付式学习。而以各大高校学生散打社团的教学活动主要在室外空地或学生活动中心进行,教学所需的器械器材大多由学员缴纳的会费购买,质量和数量上都无法保障。

(五)影响桂林高校未开设散打课因素

在对其余3所未开设散打课的高校(15名教师)调查中发现,选择频次最高的是缺乏师资力量(10)、排在第二的是担心学生意外受伤(9)、而场地设施配套不足(7)排在第三;而没有老师选择散打课程不受学生欢迎(表2),说明桂林高校还是有很多学生喜欢散打课程,而缺乏专业教师、运动意外受伤及场地设施不足是影响散打课开设的主要原因。

表2 桂林高校未开散打课的因素 n=15

影响因素 频数 百分比

缺乏师资力量 10 66.7

担心学生意外受伤 9 60.0

场地设施配套不足 7 46.7

资金匮乏 4 26.7

领导不支持 3 20.0

不受学生欢迎 0 0

其他 2 13.3

(六)桂林高校大学生选择散打课学习动机

对桂林7所高校选择散打课学习的学生(包括3所未开课高校,取样来自学生散打社团,各50人)进行学习动机调查(见表3),选择强身健体、自卫防身、喜欢散打运动、培养意志品格占到前四位,反映出桂林高校大学生注重身心健康以及自我防护意识。值得一提的是,在已开课的4所高校调查中,有16%的大学生选择为修学分选择散打课,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学生认为散打运动太过激烈,对抗性强,本不想选择散打课,但因别的课程已经选满,只能选其修学分;二是散打课为室内课、任课教师要求不严、考试易过,易获得学分。

表3 学生选择散打课学习动机调查表 n=350

因素 频数 百分比

强身健体 310 88.6

自卫防身 295 84.3

喜欢散打运动 263 75.1

培养意志品格 182 52.0

结交朋友 92 26.2

修学分 22 16.0(n=200人)

其他 37 10.6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散打运动已经进入桂林各大高校,形成了专业专项课和体育选项课为主、协会社团训练为辅的教学模式。

2.体育院校散打专项课由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及训练,学科系统科学合理,学生学习及训练时间充足,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普通院校由专业教师和兼项教师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以学习基本技术为主,体能锻炼为辅;普通高校授课时间少,学生所学技能实际运用有限。而学校散打社团主要由有武术技能特长的学长进行授课教学,授课以基本技术为主,有固定的授课时间,学员到课率随学习的进行而逐步减少。

3.桂林高校散打课程授课教师学历以研究生和本科为主,职称以副教授和讲师为主。

4.在已开散打课的4所高校中,3所高校需的场馆设施及器材装备齐全完善,1所高校暂缺室内专业场馆;而学生散打社团则缺乏必要的教学器材,无专门用于教学活动的室内场馆。

5.散打运动在桂林高校非常受欢迎,而影响桂林高校开设散打课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缺乏师资力量、担心学生意外受伤和场地设施配套不足。

6.桂林高校大学生选择散打课学习动机分别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喜欢散打运动和培养意志品格。

(二)建议

1.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师资力量建设是散打运动在桂林开展的关键,高校可通过招聘教师以及输送本校教师到专业院校学习和进修,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加强科研能力方面建设,提高教师对科研的重视,形成以科研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促进科研提高的模式。

2.进行教学改革,理论教学注重“武德”培养,技术教学体现格斗对抗的效果。根据高校体育课程少的特点(一学期32学时),散打课程(选项课)授课内容可分为理论学习(“武德”培养)、技能学习(拳法、腿法为主)、实战运用(拳击、散打教学赛);考核内容以基本技术为主、实战比赛为辅(散打运动的魅力就在于格斗对抗,格斗对抗的基础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上,通过散打各种护具的使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条件下可进行实战教学,以此提高学生散打技术实际运用能力);散打选修课则可作为选项课的补充,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散打运动的兴趣,教学内容以技术组合,突出表演性,教学形式上应体现出实用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在寓教于乐的情境中培养学生长期从事散打运动锻炼的习惯。

3.重视学生散打社团管理的建设。学生散打社团是校园散打运动开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通过上课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学生教练员,定期对散打社团进行教学和指导,协调学校场地和器材资源,为社团宣传及开展各种散打为元素的活动提供便利。

4.加大对散打基础设施的投入,吸引学生参与散打运动。散打教学班级一般30人,按手靶、脚靶、拳套各40个/付,单价60元;沙袋6个,单价1200元;散打护具10套,单价350元;散打垫子50元/M2,100M2为例;以及散打馆所需的一面镜子,所有设备器材共需经费2.5万元左右。加大高校散打基础设施的投入,专业的器材能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意外受伤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专业的场馆是进行散打各项技术教学的基础(利于腿法、摔法的教学以及教学比赛的进行),也是吸引学生参与散打运动学习和锻炼的要素之一,为开展各种以散打为元素的活动以及散打运动在高校开展提供场地保证。

【参考文献】

[1]卓磊.山东省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散打专项选修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6)

[2]卿光明,孙婷,邬明洪.成都市高校武术散打的开展困境和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5)

[3]刘冬.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多元化推广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

[4]陈诗强.广西高校武术散打项目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1)

[5]黄晓鹏.福建高校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5(1)

【作者简介】李朝彬(1979- ),男,广西桂林人,硕士在读,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责编 何田田)

上一篇:基于NCRE改革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与实验建设探究 下一篇:广西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