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差生相遇是一种缘分

时间:2022-06-17 01:24:57

这个标题好像有点宗教的味道,但我确是这么想的。教育,往往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是一种“慢”的艺术。所以教育更应该看重的是指向和过程。教师,是可以有一点殉道者情怀的。

差生,是指那些表现顽劣、成绩差劲、往往让老师课堂头痛、考试焦心的学生,是很多班级的“垫底”学生。这些学生之所以差,有的是因为家庭教育问题,有的是受社会不良影响,有的甚至与遗传有关,更多的是在班级生活中逐渐成为差生的。其实,从小学到中学,差生的成绩并不一定都这么糟糕,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一定有他学得最好的一段时光。我相信学习的欲望是天赋的,只是在学习过程中,孩子经受了这样那样的挫折,挫伤了学习的欲望。差生的产生还有一种可能:老师“制造”的。什么样的老师容易“制造”差生呢?即认为学生是一成不变的老师。他们把学生看成机器一样,差生永远都是差生,没有耐性,不愿意做过多的付出。孩子考差了,孩子犯错误了,“差生”就这样定了。在这些老师的眼中,看出了一批差生:那些犯了错误的和考差了的学生。

这样看来,有些差生不是天生的,是老师们“看”出来的、“量”出来的,是标签效应的结果。其实,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换一个眼光,和差生相遇,说不定并不这么痛苦。

首先,思考“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人的教师”。教育学是人学。我们作为教师的“人”,本身是一个生命过程,这个生命过程不宜太过功利,我们有正常的情感需要,和孩子一样,我们都不够完美,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意义和价值。

其次,有一部分差生,是由家庭的遗传或者社会的因素造成的,在教师的认知和任期内,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在有些孩子身上你花了很多工夫,结果不是自己期待的,这可能不是你工作的失败,还有两种可能:一是天赋难以改变,一是在你的任期内没有呈现。这样你不必过于焦虑,但也不能对他放弃。

再次,对转化差生做教研。有人说,转化差生可以成就一个老师,转化差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所有的名师都是后进生“培养”的。若能以研究的心态,把转化差生作为课题,不断地总结思考,研究差生的认知、情感、人际交往模式,这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这些后进生的不断“培养”下,自己就成了一个颇有教育经验和善于把握教育规律的老师了。

作为教师,和差生相遇,请珍惜。这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是心灵对心灵的引领,是一种缘分。

(作者单位 重庆合川三汇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适时融入与点拨,让游戏更精彩 下一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