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教学方法激活中学美术课堂探讨

时间:2022-06-16 11:57:28

以创新教学方法激活中学美术课堂探讨

摘要:美术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绘画艺术能力的提高,并促进其艺术能力和素质多方面发展的过程。从教育者的角度看,美术教学是促使一种艺术能力被个体所掌握、内化到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中,并通过受教育者的思维活动画出来。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以创新教学方法激活美术课堂。

关键词:美术 素质教育 艺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366-01

在美术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创新教学方法来激活美术课堂,让学生对美术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这门课程,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情境创设,情境融合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情”与“境”是教学情境的两个维度。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融合,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设定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师生共同营造的课堂情感氛围。“境”即指教学环境,它既是一个用实物或多媒体创设的具体的环境,也是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即是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思维互动。一堂理想的美术课.师生始终是处于情境交融之中。在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领域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运用相关的猜谜、提问、听音乐、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看上去简单而又能引向美术本质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活动情境,加深学生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知识的认识。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设计动静结合的美术图片和视频欣赏、游戏开展、实物展示、设置提问等,创设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这些情境与学生需要的情境相融合,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美术这门课程。

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尤为重要。在教学形式中,我主要采用主题画、故事画、命题画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在一次活动中,我将环保内容引入美术教学,使中学生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并提出以环保为内容的主题系列画,绘画前请中学生观看公益广告,同时请中学生查看有关环保知识,并将环保宣传画带到中学。

二、幸福教育理念渗透

把教育作为一种幸福的职业也有它的客观依据。教育活动包含了人的一切的主客体关系,它的客体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当中既有物的客体,也有人的客体,还有教师自我的客体,在人的客体上,教育是一门直接与人的全面本性打交道的职业:既要关心人的生理方面,也要关心人的心理方面,既要作用于人的个体性方面,也要作用于人的社会性方面。其它的职业,要么主要是直接与物的客体打交道,要么主要与人的某一(些)方面的本性打交道。在职业活动的客体内容上,教育无疑具有其特有的优越性。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其它职业就不能是幸福的。教育的丰富客体内容使它得以能够在职业活动中体验到最丰富的情感内容,因而它也最有理由成为一种幸福的职业。

不同的教师内化同一种教育内容就会形成不同的教材。所以,教同一年级的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师就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教材”,培养出不同风格的学生。那种持外在统一观的人认为教材是教材,教师是教师,教材只是教师的通用工具,他们反对教师对教材作主观改造,宁肯让教师受教材的束缚。完整的美术课程,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课程实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学。教学是达到课程目标的手段。有的课程专家认为课程和教学密不可分,教学是课程的一个部分。促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塑造学生的学习品格。

三、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精神品质

如主动:学习施动者的角色,积极求知的意识;独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意识和能力;个别:个性化地处理自己的学习,是学生个体对美术文化学习主观上积极能动的心理倾向和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学生自己确认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自己设计学习方案(途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知能情意),自己反思调控学习(评价认识)。而教师的角色行为则是一位辅导、帮助、评价者。不是师生单向的传输与接收的机械重复,而是知者与未知者以及未知者之问双向的交流分享与质疑交锋,所以这种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互动。有效的即时交流和互动,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产生心灵撞击,智慧火花迸溅,学生灵感生发,对教学感到兴奋、憧憬、盼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表达美术素材,从不同的层面进行绘画,并对美术的一些技法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探究,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太阳是学生画中少不了的形象,但是要把太阳画得有趣味,就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例如:我在组织中学生“画太阳”活动中,我把太阳画成“调皮”的太阳,光芒好似五彩的色轮,发出奇光异彩,当学生们看到我的画时惊呆了,就在他们感到从未有过的新鲜和好奇时,难得的探索激情油然而生。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将我画的太阳创意讲解一番,然后鼓励中学生发挥想象。由此可见,简单的一个美术活动却使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得到锻炼和提高。

结论

中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和想象的心理发展,无论从客观合理的限制时间关系束缚。美术活动自由可以让他们更加自由的发挥,使用自己的艺术符号,创造自己的世界。

参考文献:

[1]侯忠. 探析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文化素质培养[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21(05):128-129.

[2]周海媚. 如何提高中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性[J]. 新课程学习(中),2011,15(04):115-116.

[3]芦萍. 创新能力培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01):187-188.

[4]刘凤华. 关于美术创新教育的思考[J]. 教书育人,2010,11(01):67-68.

上一篇:小产权房发展助推因素及城市购房者风险分析 下一篇:资源型英语学习网站的建构与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