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研究

时间:2022-06-16 10:16:35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利用一切网络、手机等各种新的工作载体新媒体,努力拓展工作途径,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高校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57

1 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影响

1.1 新媒体的内涵

所谓“新”与“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互联网媒体兴起后,电视则同广播、报刊一起被划入传统媒体的行列,各类媒体都曾经是“新媒体”,只是因为更新的媒体形态出现变成了“旧”媒体。数字技术推动出现的新媒体形态,比如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这些媒体自成一类,他们提供的即时传播、超链接、搜索、社会化网络等服务不但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而且改变了整个社会生活。目前,业界通常提及的新媒体也主要特指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

1.2 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积极影响

1.2.1 拓宽了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途径

一直以来,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大多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辅助心理辅导、社会实践等。新媒体的出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微信、QQ、微博、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成为一种崭新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载体。通过使用新媒体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不用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而可以通过飞信、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了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途径。

1.2.2 提高了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实效性

使用新媒体的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和信息的快速传递者,这种平等性,增强了师生交流的实效性。在微博、腾讯、微信等沟通环境中,非正式的文字表达方式可以避免双方当面交流造成的心理戒备和情感尴尬。从某种程度上使交流的双方都达到了特定环境下的平等、互信。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就是繁琐,一个人要面对两百甚至更多的学生,学生一有问题就会来找辅导员解答,而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很多同学都来问,而采用飞信、微信、微博等方式,可以避免工作的重复性,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的工作方法依然为辅导员开展工作的主要途径

辅导员开展工作依然以“一对一”“一对多”等干瘪的灌输、说教形式为主。传统的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辅导员与学生深入交流。学生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决定了两者之间无形中存在交流沟通的屏障。如班会、谈话只能解决学生信息获取的需求,而不能彻底解决学生的情感等心理问题。当代学生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他们不再对老师盲从,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利用各种新媒体跟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才能深入学生内心。

2.2 新媒体技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

由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滞后以及辅导员队伍在新媒体应用上的不足导致辅导员对新媒体的使用距离“专家化”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是通过微信、飞信等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结合,在更深层次上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却因为网络技术水平不高,接受速度慢等原因落后于学生。

2.3 新媒体的负面影响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形成一定的阻碍

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使信息具有了不确定性、难以控制性等特点,从而影响个人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造成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等系列问题。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成为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的挑战。

3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发展建议

3.1 提升辅导员自身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力军大多数是“80后”,他们所学专业范围较广,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通常凭借做学生干部时的经验来工作,在面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时,不少辅导员难以正确做出价值判断。因此,要切实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帮助他们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3.2 培养辅导员的新媒技术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在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要通过学习新媒体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技巧;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通过各种渠道熟悉和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同时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优势,能够灵活的使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如充分掌握利用微博、微信等手段开展工作,同时注意与传统教育手段的结合,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3.3 加强使用新媒体的监管和伦理的规范

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变化,学会用流行的网络语言来开展工作,并且要时刻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具备话语权,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另外,辅导员一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应培养具备较好的网络技术的学生干部,通过学生干部责任到班,对每个班级网络进行监管。一旦有不文明的用语、人身攻击等违反网络道德的现象出现可以及时控制。学校有关部门也要制定相关制度,采用技术手段加强新媒体技术的管理。例如对于BBS上的虚假信息等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要严惩。

参考文献:

[1]游敏惠,张绍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9,(9).

[2]张辉.新时期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方法探索与创新[J].沧桑,2009,(1).

[3]张品良.新网络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J].求实,2010,(6).

[4]邱杰.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5]谢像勋,彭巧胤.论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作者简介:朱静,女,助教,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系,河南郑州 450044

上一篇:浅析具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指...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