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四促”

时间:2022-09-20 04:22:22

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四促”

摘要:新教材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自实施新教材以来,一直落实好“四个促”,四个促包括:以疑促思、以思促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行,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四个促。

关键词:新教材 阅读 四个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202

新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教材的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实施新教材以来,笔者一直尝试着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好“四个促”,力求体现阅读教学的互动性。

1 以疑促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有阅读的愿望,才会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有目的的思维。所以,无论是低中高年级,语文教师都得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一年级起,笔者就尝试着让孩子们从课题质疑,从课文的内容质疑。刚开始,学生不会问,也不知道怎样问,教师就得给学生信心和激励,告诉他们,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的孩子才是真正会学习的孩子。

首先,教师得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假设自己是学生,面对课题会怎样质疑,给学生做个表率。

其次,教师要重视交给学生一定的质疑方法,让他们有“法”可依。第一,无论是课题还是课文内容,都得让孩子们用心去读,边读边想:我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自己不明白的?在哪里做个记号或简单写出自己的疑问。第二,教会学生用“什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谁”“哪里”“哪个”等进行提问。第三,教会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质疑。例如在读了《黄山奇石》这个题目后,可以问学生:你认为哪个词最重要?学生若能抓住“奇”字,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个“奇”字入手进行提问:为什么奇?奇在哪里?黄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那些奇石有趣吗?……第四,抓住不懂的词句进行提问。即在读的过程中,把不懂的地方找到,对这个地方进行质疑。例如:读了课题《宿新市徐公店后》,能把不懂的地方找到,“宿”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徐公店”?新市又是什么?而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中,最后一句话“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学生读这句理解较难,读后可能会有很多疑问:雷锋叔叔已经牺牲了怎么会又出现呢?这是怎么回事?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那么这里的雷锋指的是什么呢?第五,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进行提问。例如读了《我选我》后,学生可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质疑:我是最棒的吗?我怎么会选我自己呢?我为什么不选其他同学?学生只要学会了质疑,问题就自然的生成了,而这些疑问便会促使学生产生迫切阅读的愿望,阅读的主动性就已经形成。

2 以思促读

思维是阅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读中有思,边思边读,才能真正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然而低年级的学生要做到这点很难,他们的读就是纯粹的读,也许读后什么也不知道。所以,低年级教师应该重视训练孩子边读边想的习惯,逐步培养孩子轻声读和默读的习惯,只有学会了默读,才会有思想的空间,才会真正进入文章的意境中去。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就应该教会学生怎样想。每读一句话都要思考:从这里我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并能试着把自己不明白的写下来,看看通过再次阅读能否解决。这样,每一次阅读所花的时间就会很多,教师应该有耐心,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习惯形成了,方法获取了,思维定格了,学生的阅读速度自然就加快了。此时,又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了:快速默读,快速思考,真正做到边读边想,想画面、想人物的心态、想作者的感情,想句子的精妙等等。

3 以读促悟

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和感悟。因此,“读”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每一节阅读课上,应该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师生读等。而在层次上可以由自由读到展示读到有感情地比赛读,要求学生的每一次读,都能读出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读出自己的心声。朗读是最能表达学生内心感受的形式,阅读课上,教师得注重范读的作用。每一篇课文,无论深与浅,教师都得在课前试读几遍,力求读出情感,读出作者与自己的共鸣,打动每一个孩子,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其次教师还得注重榜样的正面影响。阅读课上,可以大面积地指名学生朗读,让全班孩子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尽可能地找出同学的优点,激励每一个孩子声情并茂地读出自己的感受。另外,教师还得注重赛读的动力。孩子们都有好强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每一节阅读课中,笔者都会举办小小“擂台赛”,以闯关的形式组织朗读比赛。组组比赛为第一关,男女赛读为第二关,师生赛读为第三关,让学生轮流做擂主,体验成功的快乐,分享集体的荣誉感,也在自读和听读的过程中再次有所感悟,让读一次次地促进了悟,做到了读悟不分。

4 以悟促行

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为读而读,也不能为悟而悟,应该让思、读、悟成为导行的前奏。学生有所感悟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了,就应该让这种领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并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所实践。例如:在学习了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孩子们着重理解最后一句“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通过读、疑、思、读、悟后明白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雷锋精神,而活雷锋也是处处可见的。接下来就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活雷锋,讲一讲他们的动人故事,最终能将别人的这种精神和行为自觉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力,让自己也成为生活中的活雷锋,做一个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样学生的感悟就不只是停留在学习中和思想上了,而是实实在在地促成了自己的行为,达到了知与行的统一。

作者简介:阿新英尔,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哈曲小学,四川峨边 614300

上一篇: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高校行政效能监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