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班级上课制与道尔顿制

时间:2022-06-16 09:14:38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班级上课制与道尔顿制

【摘要】在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中以“健康第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广大体育教师都以饱满的精神和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对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中。目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班级上课制和道尔顿制,两者都具备各自的优越性,同时也存在着某些不足。本文就班级上课制与道尔顿制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心得与同仁们共勉,希望能对体育科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班级上课制 道尔顿制 体育教学 运用

一、班级上课制

1、含义:班级上课制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的、强制的、划一化的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若干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

2、优点:便于管理,教学效率高,一个教师同时能教几十个学生,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缺点:呈现学服从于教的被动局面;注重集体化、同步化,使教学进度与分量不适合于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特长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道尔顿制

1、含义:道尔顿制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自由、合作和有计划为原则,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能对学习负责任为目的,彻底地适应学生个性的教学形式。它废除了课程表,学生根据签定的实施“公约”,按自己的方法,按自己的能力和进度,用自己的时间在“作业室”中学习教材、查阅参考书、与同学共同合作研究和独立作业。学生有疑难时向专科教师请教,教师适时答疑;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通过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教师定期做好考查工作并做好学生成绩记录表。

2、优点:学生享有更多的自由,有利于刺激学生最大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行弹性升级,有利于避免优等生和后进生同步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目的意识、责任感和自尊心。

3、缺点:一般的学校教学设备和参考书都比较缺乏,跟不上学生的需要;教师不但素质要高,而且工作量大,很多教师会因负担过重而难以坚持;管束效能差,使自觉性差的学生不易督促;学生人数多且差异大,导致工作量、评价尺度、考核标准难以指定。

三、两者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单一运用班级上课制,就能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但是,它忽略了一点:每一个班的每一个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都参差不齐。如:在同一个教师的辅导下,有的学生只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有效地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完成教学任务;有的学生则需要好几节课的时间,通过反复练习,也能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完成教学任务;有的学生不但需要更长的时间反复训练,而且还需要进行各种辅助练习,才能完成教学任务。班级上课制注重同步化、标准化,无法很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上,为了便于管理,如果一味保持同步,那么自身素质较好、掌握运动技能较强的学生,往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其已经掌握的运动项目上反复练习,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消极教学,大大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培养他们对其它体育项目的兴趣,发挥其特长。他们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厌学或仇师情绪,这样的话,以后的教学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

如果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单一运用道尔顿制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学习项目,则确实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科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然而,它也有不足:由于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球类项目,会造成上课的时侯球场上人满为患,而田径场上则冷冷清清。大家都知道,体育项目里,就属田径项目最单调、枯燥,特别是径赛项目,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跑步。相反,虽然大部分学生喜欢球类项目,但由于很多学生的自觉性差,而且不够吃苦耐劳,因此让他们自学时,他们只学球技中的“花架子”,而对于比较单调、辛苦的基本功训练就不愿意坚持。最终结果是:个性发展了,球技提高了,但终究是基本功不扎实,好多“花架子”在比赛场上没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导致他们的自信心受挫,继续训练的动力不足,最后造成他们整体身体素质的下落。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师生得到双赢,本人在一线工作中不断进行摸索、尝试后体验到:没有哪一种组织形式可以包打天下、无往而不胜,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无论如何改革,归根到底是实用才行。下面介绍班级上课制和道尔顿制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心得。

1、当教学内容是一个体育项目时的运用

比如:某节课的教学内容只有鱼跃前滚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总是认为自己“先知先觉”就急于进行“权威阐述”。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观看图例和动作说明文书,让学生认识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问学生:“会做这个动作的同学可以给我们展示一下,只会做一部分的同学也可以来尝试。”课堂上,往往出现还没教的动作,就已经有个别学生会做了。这是因为,体育源于生活,学生在平常生活中有许多接触的机会。教师要利用这样的契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部分学生展示期间,教师应引导,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观看教师进行的示范动作,有利于他们掌握提取有效的信息。之后,再让学生通过观看谈谈动作要领,教师给以补充并帮助学生分析处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教师选几位体育骨干协助管理,把动作标准分为几个等级,学生以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标准后自行练习。在学校提供必要器材和安全场地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尝试,大胆地创新,也可以通过与同学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提前更换公约,教师在巡回指导的同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一段时间后,教师集学生进行集体评价和自我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动作展示或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2、当教学任务与学生兴趣发生冲突时的运用

比如:本学期的教学考核项目是耐力跑。在同一个班里,基础好的学生只要教师稍加辅导,在较短时间内便能跑出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则需要练较长时间才能达标。如果让那些早就拿到好成绩的学生每节课都和这些还不达标的学生一起练习,他们能愿意吗?如果整学期把所有学生都圈在一起练习跑步,不让成绩好的学生去练自己喜欢的项目,则只会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反感,无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集体系统地了解耐力跑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同步进行运动体验,巩固掌握知识,提高运动技能;一段时间后,进行小测试,主要是让师生检验教学效果;检验之后,再按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组,然后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教学。两种方法具体如下:第一种方法是对不同层次组提出不同的奋斗目标,让他们各自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地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练习,之后再参加新一轮考核;第二种方法是同样对三个层次组提出不同的奋斗目标,三个层次组以组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下,按要求依次练习,其余各组坐在跑道边进行观看、助威、评价、借鉴,以这种方式每一组轮流练习几次,一段时间后所有学生参加新一轮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教师根据学生所选项目及掌握程度为其指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学生各自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利用学校提供的器材设备,自主地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练习,一段时间后由教师为其作出恰当评价。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则建议他们继续选择耐力跑项目,教师为他们重新设定恰当的评价标准,制定可行的辅助练习,实施适合的激励机制,使其尽快提高成绩。

3、当教学内容多样,多个教师合作时的运用

在同一所学校中,同一节课有多个班级上体育课时,可以采取这样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把几个班合并在一起,几位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多样的教学内容分别由相对擅长的教师负责组织教学,所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相应的教师那里学习。各位教师要把所负责的项目的动作要领、注意事项、几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写明,与动作图片一样以挂图的形式呈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先集中相应的学生进行集体授课(包括个别学生演示、教师动作示范、师生探讨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等),再与学生签定公约,指定学生应完成的动作标准等级,然后让学生自主地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练习或研究,同学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合作学习。教师在巡回指导的同时,要督促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适时提供学生动作展示或比赛平台,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提前更换公约或到其他教师那里学习新的内容。

本人经过实践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有机地、综合地运用班级上课制和道尔顿制的优点,才能做到既能让学生在学校收获丰富的个人文化和个人效能,又能让“教”和“学”相互适应,既能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学(新编本),1989年12月第2版

2、《道尔顿制教育》1922 年版中译本(译者为曾作忠、赵廷为),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5月出版

3、梁文睿:《对道尔顿制在中国实验失败的一些思考》

4、金林祥:《“道尔顿制”实验从上海走向全国》

5、肖建忠:《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特点及规律的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6(10)

上一篇:新课程条件下中小学课堂若干教学现象的理性思... 下一篇:企业横向整合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