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磨一剑 只为中国原创药

时间:2022-06-16 07:28:09

二十五年磨一剑 只为中国原创药

世界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意味着心脑血管病的危害将进一步加重。目前全球心脑血管药物销售额约占整个药物市场销售额的20%,并以每年超过7%的速度增长,但抗心律失常药的销售却并不理想。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总有效率仅为30%~60%,且大部分药物都有着较强的副作用,安全系数不高,所以病人一般更倾向于非药物方式抗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我国在抗心律失常领域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的问世,将有可能改变这一局面。

关附甲素是从黄花乌头的块根关白附子中提取的一种二萜类生物碱。从分离并鉴定其结构,到最终完成三期临床试验上市,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刘静涵为之倾注了25年的心血。

刘静涵教授可谓大器晚成。1955年她从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前身)生药学专业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期间,她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完全被中断了。直到1978年,刘静涵才等来了自己的机会。在上海药物所进修时,她开始研究乌头属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关白附),专业也从以前的生药学转到了天然药物化学。面对全新的研究课题,尽管此时刘静涵已经年愈不惑,但当时她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的损失补回来,为祖国医药现代化作些贡献。”刘静涵于是全力投入从关白附中提取关附甲素的工作,并依据古人利用关白附用来主治心痛血痹即对抗心律失常有活性作用的这一药性,着力研制抗心律失常新药。

众所周知,医药关乎人的生命,来不得半点马虎。新药研发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极为严格的试验论证阶段,投资大,成本高,研发周期长,做新药研发的风险正在于此。巨大的付出不能保证有相应的回报,但不坚持一定是没有回报的,刘静涵深谙此中道理。为了研制出中国自己的原创中药,她作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关附甲素的研制作为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次资助,入选“九五”科技部1035工程、“十五”科技部863重大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刘静涵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制备大量的研究样品,刘静涵和课题组的老师、学生们都夜以继日不停地进行中药提取分离工作,并与国内科技界、医疗界和企业界通力合作,经过长达数年的艰苦努力,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八五“期间已完成临床前19项重大研究。1995年,盐酸关附甲素正式进入1期临床试验:1999年,盐酸关附甲素继续接受II,III期临床试验。直到2004年,三期临床试验全部完成,研发人员才正式对外宣布了结论:关附甲素对减慢心率,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明确疗效。

从1978年开始,近三十年的时间,刘静涵的工作一直围绕着关附甲素展开。刘静涵曾经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一辈子都在忙碌,但看上去却只是做了一件事。”不过,她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作为我国心血管系统药物中第一个具有中药有效成分的国家一类新药,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盐酸关附甲素优势明显。它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能延缓心房、房室结,希蒲系统和心室内传导,具有广谱的特殊的减慢心律作用,并且安全性较好,负性肌力作用弱,很少引起心脏的毒性反应。2005年8月,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化学药新药证书以及生产批准文号。

目前,该药已上市并进入IV期临床试验,由吉林敖东洮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该药lV期临床试验效果显著,得到了专家委员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上一篇:把发展育种业不断推向前锋 下一篇:我国台湾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