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的尝试

时间:2022-06-16 06:20:20

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的尝试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提醒我们不可忽视教学中预习这一环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反复要求一定要落实学生的预习,指出:“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预习能力不强,导致预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在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

一、 规范常规步骤,强调预习的可操作性

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小学生年龄小,还不完全具备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习,并向他们提供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尽量细化预习步骤,可操作性要强。

在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本预习作业本,记载每篇课文的预习内容,让学生逐项逐条对照自学。预习一篇课文,我一般来说都让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是自学生字新词。要求对照拼音,读准生字读音,分析生字字形,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要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字典解决。二是正确朗读课文。做到读通顺、读连贯,能有感情最好,在此基础上,再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在预习本上写上评价意见。三是文本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文本作者、写作背景及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知识,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 尊重个性差异,突出预习的层次性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个学生的个性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不能以同样的要求对待每一位学生,而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完成相应的任务。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在完成字词等预习内容的基础上,再完成一些课外拓展性的题目。而对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认真对待预习,掌握大部分的字词和课文的内容就行了,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他们也做其他题目,则会使这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使所有学生的个性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确定了“常规预习模块”与“拓展预习模块”,为学生提供预习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如预习《秦兵马俑》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超市:1.把课文正确朗读三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秦兵马俑的哪两方面的特点;2.学习本课生字,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3.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无法解决的做上记号;4.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文字、图片资料;5.了解一代帝王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思考你是如何评价他的。在这里,1~3题为“常规预习模块”,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4~5题为“拓展预习模块”,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这样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从不同起点主动走向新的学习之旅。

三、 落实检查措施,促进预习的积极性

“有布置就要有检查”,这也许是所有教师的经验总结。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还不强,如果教师光有口头布置,而不实施检查的话,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自觉完成,而且时间长了,还会助长学生的侥幸心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对减弱。因此,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检查时间一般安排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的几分钟,由小组长组织,组员共同交流,同时组长用一个本子专门记录每个成员的预习情况,并及时作出评价,最后将组内无法完成的内容递交大组讨论。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的评价,交流预习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预习成果得以充分展现,学生也体验到了自己和他人合作成功的喜悦。

此外,也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检查与监督作用。学生预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预习效果的好坏与家长是否参与有很大关系。我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总要求学生在完成以后让家长签字,目的是让家长作一个初步的检查,及时发现孩子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

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坚持不懈的指导与督促。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货隆小学】

上一篇:《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下一篇:《勾践灭吴》中的《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