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政治课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07 08:50:06

简论政治课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力量,用爱心打动学生,创造激情课堂;搞好活动教学,点评政治时事,全面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中学;政治课教学;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策略

清代大儒章学诚主张,为学要“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即做学问要选择与自己兴趣相近的和自己做得来力所能及的。实际上,“性之所近”,力便能及。正如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便能迎难而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开启政治学科殿堂之门的金钥匙。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知识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用爱心打动学生,充分发挥情感力量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感慨:“现在的思想品德课难教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用爱心激发他们学习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敞开他的心灵。”要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班级里,与孩子们谈心,虚寒问暖,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食宿的同学送去热水。将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鼓励差生应树立自信心。这样教师与学生拉近了距离,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的话他们爱听,教的课他们积极参与。

二、课堂富有激情,以情激学

在课堂上,我们应当以饱满的情绪、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声调,敲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把正确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内心稳定的思想品质。

1、语言含情,用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积极活动是连接语言和思维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用富有情感的语言生动活泼地讲解,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思品课的浓厚兴趣,导课时要有新意、有气氛、有深度。在课堂结束语中,语调重缓急要运用得当,或高昂热烈,或低沉凝重,或短促急迫,或悠长婉转,使学生的情绪随着教师的语调变化而变化,这样就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达到理想的效果。

2、创景激情,使学生愿学又乐学

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是情感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每堂课开始导入时,教师一般创设情景导入,如通过趣事逸闻、诗词歌曲、时政热点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选择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感知教材的种种有效情景,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教学电影、电视等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为学生设置直观形象的情境,展示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动画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讲授《爱是高尚的情感》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并讲述了老师上高中时所见所闻,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最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在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孝敬父母。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很好,达到了思品课的目的,既让学生理解了知识,又达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三、上好每一堂活动课,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火

要用活教学过程中诸因素。首先是教学内容要“活”。教师熟透课本知识外,还应参阅大量课外相关资料,以充足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中,既要讲书本知识,又要联系实际;既要讲过去,又要说现在和将来;既要谈国内时事,又要述国外形势。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现代性。其次是教学方法要“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又能常变常新。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素质,调整教学方法,用活教法。例如:在评讲测验试题时,采用设伏的方式。教师先故意设伏,公布错误的答案,令学生对教师公布的答案有所质疑,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分析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设伏的错误答案,避免学生出现习惯性认为教师说的永远是对的思维逻辑,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盲目依赖心理,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再次,课堂教学要“活”。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图片、漫画、视频等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境界。例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中“诈骗罪”内容的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采用了带趣味性的图片,出示一幅漫画,画上画着一只凶猛的金钱豹,豹子满身长有密密麻麻的古铜钱图案,画上写着:“豹子……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捕获自己的猎物,除了它有凶残的天性之外,更有诱人上当的外表……”。通过出示这幅漫画,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贪小便宜,是不会受骗上当的。使学生认识到拒绝诱惑是预防被骗上当的有效方法。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双长的最好效果,岂不是一举两得。最后是学生表现要“活”。发挥学生为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使学生的脑筋“活”,能积极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三国时期传颂的曹植,急中生智而作《七步诗》,体现他的脑筋灵活,最终救了自己的性命。第二,使学生的口“活”,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培养学生能说善辩,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四、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点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时政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初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虽然身在教室,但具有了解社会和当今世界变化多端问题的热切愿望,他们喜欢了解接近其生活的人和喜闻乐见的事。为了使每节课有个良好的开 端,好的做法是平时认真阅读《半月谈》、《时事》杂志、《时事报告》及其它报刊,注意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分类收集整理,每次上课前都有意识地选择部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时事内容作为一堂课的开场白。

总之,“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我们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发掘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外语通识课的多媒体网络生态环境构建 下一篇:大学生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