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乡村社区建设背景下乡村广场景观现状及营造对策初探

时间:2022-06-16 04:10:13

新型乡村社区建设背景下乡村广场景观现状及营造对策初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进入了快速的步伐。现代乡村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自然乡村聚落和生产模式逐步变为现代集中和产业多元化的新型乡村社区。广场景观作为作为新型乡村社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居民日常活动息息相关。本文通过调研,对我国大部分新型乡村社区中的广场景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广场景观营造对策,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型乡村社区、广场景观、营造对策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我国新型乡村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乡村社区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广场景观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的场所。但目前,在乡村社区广场景观营造中,忽略了乡村景观特色。同时,也没有形成健全的乡村社区广场景观营造体系。因此,如何将乡村社区广场景观的营造与新型乡村社区建设相结合,成为新农村建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相关概念界定

1.1新型乡村社区

“新型乡村社区”不同于传统的自发形成的社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政府对社会发展建设统筹规划以及制度变迁产生的,是在政府主导下,按照城镇总体规划,破除原有自然村落的格局,建立的以农民为居住和生活主体的具有规划性特征的包含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和现代化农民居住区。新型农村社区要求具有与城市社区一样的高度组织化管理和比较完备的社区服务体系,环境优美整洁、功能完备、管理有序,能够有效地为农村社会提供组织、管理和服务。

1.2乡村景观

本文中对乡村景观的定义,就是指乡村地区范围内,人类因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地表之上叠加人类活动形成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的综合表现,既包括乡村人文景观,也包括乡村自然景观。

1.3乡村广场景观

乡村广场景观主要包括广场的整体规划布局和空间划分,景观构成要素的布局、外形、色彩和施工方面等,使得广场景观与周边的环境相适应,达到统一和协调的效果,使它既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的需要,又体现乡土文化特色。

2、新型乡村社区背景下的乡村社区广场景观现状及问题

2.1乡村社区广场景观现状

2.1.1乡村社区广场景观构成

乡村社区广场景观构成主要包括建筑及构筑物景观、用地铺装景观、乡土自然景观以及服务设施景观。

建筑和构筑物景观一般是广场景观的主体,其性质决定了广场的类型。乡村社区广场景观中的建筑和构筑物景观大多体现了一种乡土文化,比如一些祭拜土神的城隍庙、村口土地庙,居民的传统习俗、民俗礼仪、祭祀、农事活动、婚丧礼仪等都在这类建筑和构筑物景观中进行。

用地铺装作为广场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广场景观中的使用效率很高。用地铺装景观不仅可以通过色彩、质感和线形的对比引导和揭示广场空间,还可以美化广场的环境。

自然乡土景观是新型乡村社区广场景观框架的基础。乡村社区景观通常是以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其整体形态是由乡村社区的自然环境决定的。

服务设施景观属于人文景观的范畴,是广场景观吸引人的重要构成之一。广场中的服务设施景观是依据广场的主题和环境来营造的,它的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精美华丽,雕梁画栋,整体感觉精致灵巧,从而形成广场景观色的部分。

2.1.2乡村社区广场景观特征

目前,一些乡村社区对原有的广场景观进行相应的保护和修复,维护其原有的公共空间。而大多数乡村社区广场景观是以新建的建筑为主要基础,并结合乡村社区原有的自然的乡土景观,形成硬质空间。但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部分乡村社区的广场景观并没有考虑乡村的实际情况,盲目营建,导致一些广场景观的利用率低下,并且没有发挥其功能作用。

2.2乡村社区广场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对原有乡村广场景观的利用和保护

由于缺少乡村景观保护意识,新乡村社区建设中原有广场景观遭受破坏。原本的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景观不见踪影,从而导致其形成的公共空间变成了消极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新建的广场景观刻意对城市景观进行模仿,使得乡村景观的文化价值被逐渐淡忘,导致原有景观特色被破坏。

2.2.2广场景观各个构成要素无法协调统一

当前,大多数新型乡村社区在广场景观营造中,都比较随意。广场景观的规模和空间形式并没有考虑乡村社区的特点,形成与之格格不入的景观。并且,广场景观各个构成部分之间没有相互的联系,相互的搭配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缺乏场所精神。

2.2.3乡村社区广场景观营造中忽略乡土文化特色

不同的乡村社区应该呈现出不同的乡村景观特色。但一些营造策略往往具有很大程度上的随意性,缺乏对广场景观正确观念的指导,误导乡村社区广场景观的发展。在新型乡村社区建设中,都是盲目模仿城市景观,却往往忽视了自身具有的精神及文化价值,造成乡土文化的流失。

3、新型乡村社区背景下的乡村社区广场景观营造对策

3.1加强对乡村社区广场景观的保护意识

乡村居民大多不能对乡村社区广场景观有保护和利用意识,更不清楚乡村社区广场景观的价值所在。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乡村广场景观价值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乡村广场景观营造不仅仅是改善生活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并引导当地居民加入到乡村广场景观营造的过程中,促进良好的乡村社区氛围的形成。

3.2构建合理的广场景观营造体系

在乡村社区广场景观营造中,应该充分考虑各个构成要素的特点,根据其不同的特征来进行相应的营造。

在建筑和构筑物景观方面,应该以维护与修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营造。对于那些有一定历史价值和地域特色的广场建筑景观应该保持其原来的风貌。对于新建的建筑物景观,应注重“现代化加乡土味”的建筑,即用现代建筑材料、现代建筑技术,建造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建筑。

在用地铺装景观方面,需要对用地铺装的材料和色彩进行选择,根据广场景观的不同分区和主题来进行适宜性的营造。

在自然乡土景观方面,应该使自然乡土景观能烘托广场景观。由于自然乡土景观,决定了广场景观的布局和空间形式,因此,在营造的过程中需使乡土自然景观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互补,同时,还有使其与广场景观其他构成要素相互联系,形成互补,从而使广场景观更加富有层次性,主次分明。

在服务设施景观方面,需要做到以形式上的创新和精致来突出广场的主题和场所精神。通过对其色彩、材料的选择,充分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寻找有人文典故的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同时应具有创新的思维,使其能够起到强化空间环境和文化内涵的作用。

3.3体现乡村文化特色

需要严格控制乡村社区广场景观的规模,以科学合理的广场景观营造理论为指导,考虑乡村的环境特征,因地制宜,还需考虑乡村居民的心理、行为进行充分的研究,从规划设计层面有效地保护和继承乡村广场景观的固有风貌,使得地方特色随着乡村的更新改造而更加美好。

4、结语

乡村社区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广场景观则是人们生存的外部环境,只有好好保护广场景观的完整性和乡土文化特色,正确引导新型乡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公众的参与,才能有效的充分利用乡村景观资源,协调乡村社区广场景观和周边环境的关系,解决新型乡村社区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税伟、陈烈、任杰、张启春,国外乡村城市化研究的起源,进展与比较[J]世界地理研究,2005(1).

[2]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乡村生态环境,2001,17(l):52-55.

[2]苏丽娅,张二明.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和建设中的问题.内蒙古林业,2003,

上一篇:讨论建筑工程预算对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 下一篇: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