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网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

时间:2022-06-16 03:36:00

浅谈电网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

摘 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进行战略实施和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它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具有全面的控制能力。随着企业管理的日臻完善和管理者观念的逐步更新,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已经被广泛应用。本文结合电网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电网企业 全面预算 管理

1. 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科学的市场预测基础上,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和量化,层层分解、下达于企业内部的各个经济单位,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目标控制的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同、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加的目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企业运营全过程管理,既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又能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和推广。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以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为目标,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开展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在实现企业管理事后监督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转变,增进企业内部沟通,整合企业资源等方面奠定了一定基础,目前已基本建成“目标有预控、项目有储备、支出有标准、过程强控制、结果严考核”的全面预算闭环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然而,在全面预算管理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实施效果,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2. 电网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 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未能有机协调和整合。部门之间在预算编制、控制、分析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调,跨专业、跨部门的流程衔接还不够顺畅,项目预算管理刚刚起步,前端业务环节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控制中的支持度、参与度需进一步提高。

2.2 成本精益化管理还不到位。成本控制仍以总额管控为主,单项费用管理不够精细。作业成本管理尚未全面实施,基层单位业务基础工作尚难满足作业成本管理要求。

2.3 预算执行的监控和分析力度不足。预算过程控制不得力,预算执行分析缺乏对预算差异深入、定量的分析和挖掘,难以找到预算产生差异背后的根本原因,容易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2.4 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控尚待加强。月度预算的准确度不够高,预算编制前端业务信息准确性、及时性、规范性不足,月度预算与融资计划的衔接不够紧密。

2.5 预算信息化手段还不完善。预算编制在线应用尚未全面覆盖所有业务和所有层级单位,预算、控制、分析功能尚待规范应用,与企业其他业务模块需进一步集成融合。

2.6 预算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目前考核评价模式相对简单,预算执行过程和偏差的考核较弱,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导向性不足,预算的价值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3. 改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预算管理流程

建立完整的从决策、管理到责任三级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编制《全面预算管理指南》,明确各级单位、各部门在预算管理流程中需承担的主要工作以及具体要求,规范优化财务与业务部门、全面预算与业务预算之间的职责界面和管理流程,打破条块分割,加强部门沟通与协调,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紧密融合。

3.2 加强战略预算管理研究,提升预算统筹调控能力

预算安排要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要求,以“中长期滚动预算”作为预算的指导,加强对项目预算的统筹调控,建立投资能力分析模型,通过模型测算准确把握公司投资能力,根据系统需要、负荷需求、电量增长、财务能力等方面指标,合理安排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和节奏安排,促进投资效益提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3 深化标准成本应用,提升成本精细化管理水平

全面开展作业成本管理,推行标准化作业以提高作业安全水平和工艺质量,规范作业流程,提高作业工效,促进材料消耗和机械使用的管理,发挥了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同时,根据经营环境、管理水平、资产质量、人员素质等相关因素的变化,结合成本定额在实际业务中的差异分析情况,对标准成本体系定期进行调整和修正。

3.4 强化预算过程控制与分析,提升预算执行效率和质量

加强预算的可操作性,及时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跟踪监控和通报各单位、各专业预算执行进度,完善预算分析体系,加强业务预算分析制度,揭示预算执行差异,剖析差异产生的环节和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落实前端管理责任,从源头上提高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

3.5 严格控制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提高资金预算管理水平

建立“以年度预算控制月度预算,以月度预算控制资金支付”的资金预算控制模式,确保所有支出都列入年度预算管理,所有预算项目支付前都纳入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控制,无预算和超预算的项目不得进行资金支付,通过对现金流的控制实现对项目支出的控制。提高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精细度,细化到具体工程项目、费用科目和往来单位,优化现金支付曲线,为科学合理安排资金、优化融资计划提供依据。

3.6 完善预算信息化系统,以技术手段促进全面预算管理

依托ERP 和财务管控平台,构建涵盖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考核闭环管理的信息支撑体系,统一预算与控制功能规范应用,实现管控模块与成熟套装软件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控制科学严密,开发预算分析决策系统,建立预算分析考核模型,支持多维度、多口径预算信息查询分析应用,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者统一。

3.7 健全预算考核与评价机制,确保全面预算管理落到实处

为了确保预算目标的全面完成,必须制定严格的预算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考评体系,从偏重考核结果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转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预算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加大对预算考核结果的奖惩力度,,落实预算考核责任,实行分层考核,以考核促进各部门、各岗位的预算偏差控制意识,调动各单位、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4. 结语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密切配合、全过程控制与执行。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把控,提升预算的调控力、执行力和科学化、精益化水平,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展.我国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9(11).

[2]李心合.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J〕.财务与会计,2010(4).

[3]刘青,崔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探析〔J〕.经营与管理,2010(1).

上一篇: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下一篇:试论如何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