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之花开满校园

时间:2022-06-16 01:14:15

让诗歌之花开满校园

摘 要: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小学课本中收录的一百多首古诗词内容丰富,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是,我们聚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发现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在准确认识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古诗词教学研究,力求全面地探索古诗词的最佳教学方法。

关键词:现状;策略;读;悟;情境;想象

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尤其诗歌更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学习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人受益终身。但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形式却不容乐观,下面我以目前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为基点谈谈个人的看法及解决的策略。

一、现状分析,形势严峻

(1)教法枯燥, 美感缺失。“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这种教学模式在现代古诗教学中过于固定,很多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缺乏思考,缺乏创新,直接运用这种“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虽然也能把古诗的思想内容灌输给学生,但是,这种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生动有趣的古诗课堂教学变得淡然无味,古诗本身所蕴含的美感也就无法体现。

(2)学法单调,体验肤浅。从学生学习古诗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跳不出课本的小圈圈,缺少积累和延伸。缺了课外延伸这一源头活水,课堂就会如同一潭死水。再加上校园古诗文化建设的淡漠,使学生的古诗学习缺少一定的情感体验,缺少必要的情境感化。

(3)毫无兴趣,匮乏情感。在现代的古诗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积累,但是由于在具体的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师只知道让学生一味地去死记硬背,使得学生们对古诗的学习毫无兴趣,甚至讨厌,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学生在一遍遍抄写古诗、默写古诗的过程中失去兴趣,更失去了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二、策略解决,刻不容缓

1.自主感悟,“读”占鳌头

(1)反复通读,文通字顺。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反复读的重要性,古诗词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反复读,让他们自己主动地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词读得通畅,既是趁学生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两全其美。

(2)感情朗读,读中自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优美的意境,流畅的旋律,真挚的情感,只有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学生的体悟才会深刻。其精练、含蓄、优美处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在读中自悟。

2.缘情写景,寓情于境

(1)诗画结合,以画启境。“诗画结合”意思就是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诗中具有绘画般的意境,绘画中具有诗的情趣。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想真正透彻地理解古诗,我们可以借助“绘画”这种教学形式,将枯燥乏味的古诗文字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古诗画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画面去感悟古诗意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诗乐结合,乐中悟情。音乐是很奇妙的,它可以引发人产生无穷的想象。在古诗教学中,我会尝试用音乐来创设情景,选择与古诗意境有联系的背景音乐,或欣赏或配乐朗读。在或悠扬或高昂,或快乐或伤感,或轻松或沉重的乐声中,学生都沉浸在诗所描写的氛围中,对诗意的感悟就不言而喻了。

3.开发诗园,滋养诗情

(1)扩展延伸,引进活水。古人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诗歌对于提高人的气质素养大有裨益。要想“源头活水滚滚来”,光靠课本中区区几首古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

(2)归纳剪辑,巧用趣用。学习古诗词便于让学生走进文化的殿堂,探访历史,还能净化人的心灵并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熟读、理解、积累的诗句,别让它们总关在学生的脑海里,要引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 “温故而知新”中感觉古诗用时更有趣。

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古代文化的精髓。我们有义务让“古老”的文明传承下去,让我们借用诗的甘霖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古诗文的百花园中深情诵读,尽情享受满园春色!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张湾小屯小学)

上一篇:幼儿园古诗词诵读教学之创新 下一篇:浅谈认知内驱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