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体育游戏与幼儿健康发展

时间:2022-06-16 09:09:56

浅谈民间体育游戏与幼儿健康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是以游戏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愉快而有趣的体育活动,是人们在生活中根据需要、经验而创编的游戏。它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大众,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诸多特性,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它和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儿童的需求,满足儿童好动、交往、自我表现和自我放松的诸多需要。有助于儿童体能、智能、感知、语言、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特别是社会化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促进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民间体育游戏,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它若能伴随孩子们童年快乐的时光,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现结合我园民间体育游戏在晨间、户外活动中的开展谈谈给幼儿带来的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一、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体能、动作协调发展,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许多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的发展,如“推小车”、“跳竹竿”、“跳皮筋”、“跳绳”、“滚铁环”、“打陀螺”等游戏,为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跳绳”游戏中,幼儿通过连续摆动的长绳,不仅能锻炼下肢,而且能锻炼上肢和躯干各个部分;不仅能发展弹跳力,而且能发展幼儿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和柔韧性。再者,练习“跳绳”对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在双脚跳起离地的同时,双手要将长绳甩过脚底才算完成一个“跳绳”动作,要想连续不断地跳,就要求双手、双脚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幼儿跳绳时全身都在运动,因此能够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更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我园在晨间、户外活动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了多种且不同层次的民间体育游戏材料,合理安排运动空间,便于幼儿自主选择,充分开展游戏。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民间体育游戏。为了促进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全面发展,为了让幼儿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培养幼儿具有强健的体魄,教师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完成一个游戏可得一个彩色皮筋,挣得3个彩色皮筋可以换一张‘区域活动消费券’”的奖励方法,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不同的体育游戏中。这不仅满足了幼儿运动量的达成,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而且逐步培养幼儿参与各种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和习惯。

二、民间体育游戏有效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孩子的天性是玩,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感受到民间体育游戏的乐趣;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健康、快乐;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宽容、理解、合作、关心和沟通,这将是他们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起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因此幼儿的交往是幼儿生长发育和个性发展的基本需要,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所必需的。民间体育游戏中包含很强的社会交往成分,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集体环境。在民间体育游戏中,许多游戏都需要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跳皮筋”、“跳竹竿”(集体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集体游戏)、“同心协力”(两人合作)、“打沙包”(3人玩)等。如游戏《同心协力》,需两人合作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游戏时两人一前一后站立,双脚用皮筋固定在两块条形木板上,幼儿行进过程中,两人双脚须步调一致,口中喊着“左右左右”来统一,即两人思想和行动上的协调统一方能顺利完成游戏任务。又如在“跳皮筋”游戏中,当由一人过渡到多人跳时,难度增加,为了赢得胜利,孩子间的凝聚力增强了。若因为一人的失误,都会影响游戏的顺利完成而得不到奖品,但是幼儿的争强好胜、赢的念头又促使幼儿之间的相互配合。这充分培养了孩子们团体协作精神与社交能力。又如好玩、刺激的“跳竹竿”,游戏里有打竹竿和跳竹竿两种角色,跳竹竿的幼儿要根据竹竿敲打的节奏即一开一合来回自如地跳过竹竿而不被夹住脚,打竹竿的幼儿要顾及到跳竹杆的同伴,有规律的敲打竹竿,便于玩伴跳过去。由于幼儿加强了与同伴的交往,他们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种是现实中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哪种关系,都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间体育游戏使幼儿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相互协调,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游戏中,每个儿童轮流担任角色,可以培养及锻炼儿童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促进积极交往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家在一起活动或游戏,会比个人活动、游戏的效果要好得多,这种“共同行动”效果,可促进幼儿社会性水平在共同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民间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和学习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健康领域目标有这样一条: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人的基本情绪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惊奇、惧怕等等。民间体育游戏所具有的浓厚趣味性和娱乐性,符合孩子好动、好奇的特点。幼儿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幼儿的心情是放松的,没有心理压力。当他们能顺利地玩游戏时,就增加了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游戏中体验到欢乐的情绪,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但许多民间体育游戏也带有竞争性挑战性,如“推小车”游戏,两组同时进行,每组两人合作,一人推小车运砖,另一人在终点搭建共同选出的建筑物(图片),最后先完成的一组能得到奖励的彩色皮筋,游戏完成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合作,分享成功的喜悦。每个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游戏的规则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在“推小车”游戏中,推车者每次只能运一块砖,而且在运砖的路途中要绕过一个一个障碍,游戏的完成需要幼儿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性。另外在这些带有竞争、挑战性的游戏中,幼儿也会面临失败,这会使幼儿产生挫折感。但是游戏的趣味性又吸引着幼儿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得到了培养。为了参加丰富有趣、妙趣横生的游戏,他们只有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循规则,选择并忍受当前的挫折和不安,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才能继续进行游戏。因此,民间体育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情绪情感、不怕困难等坚强意志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推小车”游戏中,我们知道拼搭建筑物的快慢和运砖是有密切联系的,两人的合作是有技巧的。建筑物都是从下往上搭的,那么运砖就要从最下面的一块砖运起,这样才能做到运砖和搭建的完美配合,这也是赢得胜利的先决条件之一。刚开始幼儿并不了解其中奥秘,那么在长期的操作中慢慢会领悟或在教师语言的启发下开动脑筋想出来。又如“滚铁环”游戏,为了让铁环滚起来,我们发现幼儿有的将铁钩放在铁环的后下方推动铁环滚动;有的将铁钩放在铁环的正上方推动铁环滚动;还有的将铁钩和铁环交叉后放在铁环的后下方推动铁环滚动。幼儿正是在不断地探索中掌握了滚铁环的技巧。由此可见,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能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倡导“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珍惜童年游戏独特价值”的理念,将民间体育游戏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中,不仅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身心健康赢得了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地整理和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在教学中将民间体育游戏灵活地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让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从港大到北大:梦想、选择和代价 下一篇: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大小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