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时间:2022-06-16 08:48:11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摘 要:解决问题被认为是最能反映人的智力水平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领域。同样,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最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开发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应用无疑是给政治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出它的实效,必须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 反思

问题解决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但现阶段政治课堂上所采用的问题解决教学,无论从认识上、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新课程的理念、精神理解不到位

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突破。在观念转型期,很多教师显得很迷茫,是应该遵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满足于学校下达的指标?是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成长还是为了“拔尖”而去重点培养?现实的课堂告诉我们,即使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问题解决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已被大部分教师采用,但我们仍然能看到应试教育的影子。从根源上看,教师从教育的出发点、培养目标、培养对象上都没能做到对新课程改革理念准确、透彻的理解。

2.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操控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的模糊认知,使其成为一种僵化的形式;教师不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转换教学策略和技能,使课堂失去控制;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的评价原则和方法,导致评价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的情况,使教学最终走向低效。这些方面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教师需要在更新观念的前提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3.学生问题意识欠缺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行为,学生问题意识的淡薄也是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课堂上,教师进行了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意识较强的学生会比较快地发现问题并主动思考,但大部分学生往往是启而不发,教学成了“赶牛车”。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教会学生有效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无关系。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所关注的不单单只是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课余的指导也很有必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要通过学习进行反思。

1.转变教育理念,做新时代的教育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首先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思想性是这个学科鲜明的特色。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时代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角色:是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制片人,是教学资源的挖掘人,是学科建设的研究员,是学生学习的领头雁,是学生生活的设计师,是学生心理的咨询师,等等。为此,教师要时刻准备应对挑战,勤练基本功,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吸收其他领域的知识,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轻松课堂氛围

师生虽然在知识水平上并不处在同一高度,但是在人格上双方是平等的。教师要做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与合作,对学生专心倾听,微笑鼓励。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要处理好教师的“导”与学生的“主”之间的关系。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比理论深化了,增加了许多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抽象知识。而且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有时教师也会出现引导过度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不能搞“一言堂”,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营造共同进步的良好课堂氛围。

3.抓好课堂调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是多变的,但还是可以归纳出问题解决教学的基本程序,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迁移应用。

“问题”是核心、是主线。问题设置得是否恰当、合理关系着一堂课质量的高低。教师给出的问题最好有一定的梯度,并善于把握时机采取多种提问的方式。

在分析问题阶段,学生探究、合作的目标要明确,尽量避免出现个别学生“主讲”和没有中心目标的自由发言,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主动性,针对问题目标,达成共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巡回指导,给予关键点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恰当的评价,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对当事学生或其他学生有启发性,评价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4.培养问题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问题意识的缺乏表现为学生不敢、不会、不想问问题。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也只有在掌握“双基”的情况下,才能有提出问题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教师也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问,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如,抓住概念提问、对知识间的联系提问、对关键词提问、对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提问,等等。同时,注意在教学评价中多鼓励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

总之,问题解决教学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它不仅推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也丰富并深刻着每一位教师对职业的理解和感悟。问题解决教学会进一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教学相长,使师生在教与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杨建军.思想政治问题-探究式课例实验[J].政治课教学,2002(3).

[2]闫承得.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郁海平.新课标下中学政治“问题设置”新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12).

[4]严先元.走进有效的课堂教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5]赵伟.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与创造力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0(8).

上一篇:对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胡澜:以敬畏之心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