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06-16 08:33:39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给予早期诊断、抗真菌药物治疗,研究组除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外,给予口服中药方方法治疗,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研究组40例40眼,治愈30眼,好转7眼,无效3眼,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40眼,治愈23眼,好转7眼,无效10眼,总有效率为75.0%。结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措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则是该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中西医;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氟康唑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感染性的眼科疾病,具有严重危害视神经功能的不良作用,致盲率较高,但治疗效果尚不明显,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人。男女比例5:3,其中男50例,女30例,皆为单眼患病,;大于50岁61例(76.5%),20-50岁13例(15.5%),小于20岁6例(8.0%);其中农名工55例,学生5例,其他职业者20例;诱发病因有:植物性致外伤者52例(64.5%),沙、石粒等异物致伤者18例(22.0%),其他原因10例(13.5%);病程为4-34d,平均病程为13d。病变状况为轻度患者30例,中度患者45例,重度患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入院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涂片检查 采用无菌角膜刮片刮取溃疡部及角膜炎症处坏死组织,用10%KOH进行处理,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镜下见有孢子和(或)真菌菌丝,可确诊。②培养基培养刮取物:将取得的刮取物采用直接接种法,于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约7d后有真菌生长现象出现,则可进行确诊。

1.3 临床病况分型 临床上将该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度:轻度、中度、重度。具体指征①轻度:一般溃疡小于5mm,病变为角膜的表层,病灶区外角膜为透明,少数可见少量的前房积脓。②中度:一般5mm≤溃疡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患者眼局部给予氟康唑滴眼液,每日6次,视病情轻重减少或增加次数;伴虹膜睫状体炎者采用1%阿托品进行常规扩瞳治疗,每日3次。对细菌感染者及病毒感染者,适量配以抗细菌及抗病毒滴眼液。

1.4.2 研究组在与对照组进行相同处理后,给予口服中药方,选用祛风散热、清热解毒功效中药进行综合治疗。药物组成成分有金银花、荆羌、活芥、桔梗、蒲公英、黄芩、独活、前胡、防风、决明子、薄菏、大青叶、柴胡、等。每日1剂,采用水煎取汁进行内服,分早晚2次服用。15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后观察其效果。

2 疗效观察

2.1 治愈标准 溃疡面均愈合,荧光染色呈阴性,前房积脓,角膜水肿等均消失。好转:大部分溃疡面愈合,前房积脓得到减轻或者消失。无效:溃疡没有明显变化或者较以前面积扩大,前房积脓增大恶化或者出现角膜穿孔现象。

3 结 果

3.1 临床疗效上的对比 研究组40例40眼,其中治愈的有30眼,好转的有7眼,无效的有3眼,有效率达92.5%;对照组40例40眼,其中治愈的有23眼,好转的有7眼,无效的有10眼,有效率达75.0%。两组的治愈有效率比较差异性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

3.2 治疗时间上的对比 研究组中平均治愈的时间是15d,对照组中平均治愈的时间是24d。两组所表现的结果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

3.3 随访结果对比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病例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结果为对照组出现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5.0%;研究组均无复发现象,复发率0.0%。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 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眼科疾病,临床的症状大不相同,早期的症状较为隐蔽,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应采取最快的方法进行确诊。对于所有角膜外伤均应警惕真菌感染,一经确诊需立即进行抗真菌治疗措施。

氟康唑为一种具有水溶性好、性质稳定、生物利用度高、分子量低、毒性小等特性的新型合成药物,为良好的眼局部用药物。本组病例在局部使用氟康唑的过程中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能良好,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未见角膜毒性反应出现。1%阿托品眼水进行扩瞳及局部的热敷等措施对眼部的炎症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真菌性角膜炎在中医学中属于“湿翳”的范畴。本病患者多有久病后气阴两伤或者平日正气缺乏或不足的体征,故治疗中应结合患者舌脉及全身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治疗。

综上,对于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需做到早期诊断确诊,早期进行合理治疗,使疾病在发病之初即得到有效控制防止其恶化。通过临床观察,对大多数患者采取合理的药物综合治疗,均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不同程度上保护了患者的视力,防止角膜穿孔甚至眼球摘除的严重后果。普及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率;此外,发展研发有效的药物能显著提高本病治愈率。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立信.我国角膜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现状及发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0):883-887.

[2] 冯广忠,白洁.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2011,8(8):1 688.

[3] Gaudio PA,Gopinathan U,Sangwan V,et al.Hughes TE.Polymrase chain reaction based detection of fungi in infected corneas[J].Br J Ophthalmol,2012,86(7):755-760.

[4] 程昕,谷树严.真菌性角膜溃疡药物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26(3):254.

上一篇:20例陈旧性肺结核合并周围性肺癌的CT诊断 下一篇:乙型肝炎病毒三种检测结果的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