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性艺术疗法在治疗丧亲儿童心理问题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16 05:54:41

表达性艺术疗法在治疗丧亲儿童心理问题中的应用

【摘要】儿童经历丧亲经验其实会出现许多负面影响,然而由于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尚未发展完成,并且容易隐藏悲伤情感,导致成人以为孩子太小对死亡经验是缺乏感觉,实际上儿童从亲人死亡之后,一直都有恐惧、害怕、思念等情绪与想法,导致儿童产生许多负向行为,而透过表达性艺术疗法的介入,期望能协助丧亲儿童表达出悲伤的情绪与失落的经验,进而达到复原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疗法;儿童;心理

一、丧亲对儿童的心理影响

死亡是人们必定会经历的课题之一,它会带给人们情感上的失落与悲伤,当个体面临死亡议题的时候,总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复原。对于缺乏因应能力与支持系统的儿童而言,面对死亡的经验势必是一大挑战。由于儿童在悲伤情绪的表达与处理可能有困难,无法像成人一样将自己的悲伤经验与情感做具体清楚的表达,再加上儿童悲伤反应的强度与方式会因为时间的转变而有所差异。因此,成人常会以为儿童太小不懂悲伤、对死亡经验没有什么感觉,使得儿童之悲伤失落受到忽略,而影响其往后的生活适应。Worden(1996)指出,有44%的儿童在丧亲四个月内,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务如家事安排、用餐情况、睡眠时间等都会改变;丧亲一年后,前述的改变仍会持续,但渐渐能调适。亦有研究指出(Goldman,2004),儿童遭遇丧亲经验可能会表现出生理、行为、内在情感、社会、学业五方面的问题:生理层面问题如饮食异常、无精打采、失眠;行为方面的问题如攻击、反抗、过动等行为;内在情感的问题如焦虑、害怕、难过、愤怒等;认知层面的问题如失去现实感、感觉逝者仍活着、沉溺于思念逝者等;社会层面的问题如社会退缩、退化等;学业层面的问题如学习困难、上课专注力变差等。Dilworth与Hildrenth更指出早年的丧亲经验若没有获得处理解决,而形成未解决的长期哀伤,到成年期的时候,可能会有持续性的焦虑、自责、内疚、寻死的念头等问题产生。创伤对儿童的心理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且程度不一,从生理到心理,从认知到情绪与行为,都可能会造成许多影响。因此,针对儿童的丧亲经验进行介入是刻不容缓的议题。

二、表达性艺术疗法的特点

表达性治疗会因为不同的媒材介入以及治疗师不同的理论取向而有不同的效果,大致而言,其疗效主要包含降低个案的防卫、协助治疗关系的建立、协助对于用口语表达有困难的个案进行自我表达、提供安全而接纳的宣泄管道、提供个案完成未尽事务的管道、作品可作为收集资料与评估的参考等效果。因此,治疗师可视治疗目标与个案的实际需求与状况,选择各式各样适用的表达性媒材,以协助个案获得最大的帮助。在表达性治疗中,非常强调《三角沟通的模式》(triangular communication pattern)。所谓的三角沟通模式是指治疗师——表达性媒材——个案,三者会透过表达性媒材的创作形成一个三角关系,在这样的互动关系下,可以提供个案一个正向、高度接纳的治疗环境,催化个案透过媒材隐喻的方式将心中的想法、感觉与情绪投射出来,使治疗师与个案间呈现一个正向互动的治疗历程。

三、表达性媒材对丧亲儿童的实务介入

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藉由美术材料如绘画、拼贴、捏黏土等的使用,让儿童以非口语方式将内在感受,透过创作的方式具体、安心表达出来的一种治疗历程。艺术创作是抒发与转化丧亲儿童悲伤、失落经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因为它可使丧亲儿童透过具体作品,安心表达与分享悲伤经验。

游戏:游戏是儿童的语言,玩具是儿童的文字,这句话正可以看出游戏对儿童而言是具有相当程度的熟悉性。游戏对儿童来说有如家常便饭,因此治疗师可以透过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悲伤的经验,表达内心的悲伤与哀悼。透过游戏的方式,让丧亲儿童自发性地表达内在深层的情感、想法、经验及行为,有助于治疗的进行。

绘本讨论:绘本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能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绘本所欲呈现的主题,能够较贴近儿童的发展状态。绘本主要是以儿童的角度发展故事,因此透过治疗师的引导能够使儿童接受进而思考绘本所欲传达的意涵。在治疗的历程中,丧亲儿童能在阅读绘本的历程中产生投射的心理,也会透过绘本中的有关丧亲或死亡的故事以隐喻的方式使儿童的丧亲经验重现,再透过治疗师的引导,儿童能够有表达与澄清对死亡的恐惧与迷思,因此绘本特别适合使用在丧亲儿童的治疗中。

布偶:治疗师可以透过布偶的方式与丧亲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或扮家家酒,透过布偶的象徵引导个案投射出丧亲的经验,并且透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自己无法用口语表达出来的内在思绪、感觉,藉由布偶的一举一动表达出来。因此布偶不但可以让丧亲儿童道出心中的深层感受,更可让儿童将悲伤的情绪加以宣泄。

故事接龙:透过说故事的方式可以使丧亲儿童建立与逝者记忆的连结,并且透过说故事也可以使儿童将对逝者的思念述说出来,使儿童了解谈论死亡是可以被接受的,悲伤与失落的经验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因此,透过故事接龙的方式,可以引导个案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赋予儿童将丧亲经验述说的权力,进而接受丧亲的事实。

沙盘:沙盘是透过沙子、沙盘和众多的物件使个案能够以一个玩沙子的形式探索较深层的心灵层面。透过建构一连串的沙游图像,个案能够用沙游图像来呈现与整合内在的心理状态。因此对丧亲儿童而言,物件可以提供一个象徵,透过排沙盘使其整合内在心理动力,从中获得自我疗癒的功效。此外,治疗师也能够从物件的象徵中了解儿童的内在动力状态,有助于治疗的进行。

治疗师通过艺术创作、游戏、绘本讨论、布偶、故事接龙以及沙盘等六种表达性治疗媒材协助丧亲个案进行复原的治疗工作,透过这些媒材的特性使个案获得最大的帮助。

四、表达性艺术疗法对丧亲儿童心理问题的治疗

在我国的社会文化中,当成人需要与儿童谈论丧亲的经验时,成人常会以沉默、逃避的方式来回应儿童面对丧亲的经验,这样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日后发展势必会产生一些负向的影响。事实上,儿童不仅有动机、更有表达对丧亲感觉的需求,而在表达历程中是需要一位善于了解、乐于聆听、接纳他们经验的人协助。表达性治疗不仅能够提供多元的媒材协助个案表达内在的想法,同时也能让个案在较安全接纳的环境下表达自己的经验。

Worden(1996)曾指出针对丧亲的儿童进行悲伤治疗需要完成四项的哀悼任务,首先是让儿童接受失落的事实,第二是让儿童经历失落的痛苦或情绪,第三则为让儿童适应一个逝者已不存在的新环境,最后是让儿童在个人生命中重新安 置死去的亲人,并用个人的方式去纪念逝者,使两人的情感得以连结。Graham (2004)指出可以协助儿童利用个人的能力与资源来度过困境,这些资源和能力包含了儿童本身的人格特质、家庭与社会支持、儿童自身的社会互动与人际技巧等。此外,Steele(2003)也指出针对儿童创伤介入工作主要包括对创伤记忆和经历的再次体验、发展创伤叙事或说故事,与认知再框架。结合以上的经验,将治疗重点着重于:协助儿童发现自己正向的资源与能力,并在治疗历程中,治疗员从儿童个人的特质、家庭与学校三个向度着手,协助其发现自己的正向资源与能力,进而运用这些能力与资源,能够较顺利地从丧亲悲伤经验中复原。此外,在整个治疗历程中,治疗师先让个案接受再次经历悲伤经验,以及与逝者的未竟事务,之后处理这些可以得知,整个治疗历程是透过艺术创作、游戏、绘本讨论、布偶、故事接龙、沙盘游戏等表达性治疗的方式,提供儿童一个安全与高度接纳的管道,进而协助儿童表达出丧亲的经验与对死亡的看法。接着,再透过表达性媒材的辅助,协助儿童再次经验与外化丧亲的经验,最后建立与逝者情感连结的新管道。此外,在整个治疗历程之中,治疗师亦透过表达性治疗的创作历程与作品,观察与评估儿童的丧亲与问题症状的关连性,并适时做治疗策略的调整。

参考文献:

[1]Worden,J. W.Children and grief:When a parent dies.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6.

[2]Goldman,L.Counseling with childre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2004,26:168-187.

[3]Graham,A.P.Life is like the seasons:Responding to change,loss,and grief through a peer based education program. Children Education,2004,80(6):317-321.

[4]Steele,W.Using drawing in short-term trauma resolution.In C. A. Malchiodi(Ed.),Handbook of art therapy.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2003:139-151.

上一篇:浅谈中专新生班级的管理 下一篇:讲求课堂导入艺术 增强英语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