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改变中追求进步

时间:2022-06-16 04:38:48

近年来,教育发展出现了一个重要趋势,从重点研究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如何学转变。这个转向非常重要却也很难,因为重教轻学已久成传统,学校变成了“教”校,教学变成了讲学,上课变成了听课。现在要纠正它,需要从理念到方法进行细致、全面的更新。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了,我觉得老师自身需要不断的学习,需要不断的调整、改变自己。

一、 建立七项基本理念

老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旧观念,不断建立一些新的理念:

1、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2、“注入式满堂灌”是教师偷懒的变现;3、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4、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把课堂的时间与空间尽可能的还给学生;5、教学的效益是如何使课堂有效,师生应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6.发现不了学生问题的老师不是好老师;7.课前准备使问题价值最大化,课中使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方式展示得以解决,课后对有价值的问题强化巩固,使师生更好地生成新的问题。

二、学习课标,坚持“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需要做到有“标”有“人”有“底”,目标问题化,问题任务化,对教师的要求是脑中有“标”,目中有“人”,心中有“底”。

标指课程标准,脑中有“标”,方能深浅有度,下要保底,上不设限;人指学生,包括学情、学生的发展,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知识现状,教学方能进退有据,教学设计和处置立足于学生的基础,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底指教师的学科素养,对教材、学科的整体把握,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时方能收放自如,既敢于向课堂的不确定性开放,又能实现学生的基础性发展。

三、重视15分钟,集中精力,合理教学

研究发现:一个成人连续集中精力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精力集中的时间更少。因此,应该拒绝满堂灌的课堂。

老师上课时应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连续集中精力的时间安排教学,最好把45分钟的课堂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用不同的形式体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每个单元都有新鲜感、有刺激的感觉。如果老师很好的安排自己的教学,注重每个单元的开头和结尾,合理的运用心理学的射影、后射影原理,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事半功倍。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人有多种感官,所以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但当前的教学活动大多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使用最多的就只是听觉了。这种静听教育是低效的,不利于学生成长。

提倡多感官教学,把信息变成动作、形象、活动,运用身体的所有部分来接受信息,最大限度地激活大脑。“学习金字塔”实验准确的反映了学习24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听讲,5%;阅读,10%;视听结合,20%;学生示范,30%;讨论,50%;实践练习,75%;向他人讲授或立即应用,90%。把保持率排列起来,形状有如金字塔,上部的四种接受式学习,保持率都比较底,下部的三种参与式学习,保持率都在50%以上。参与程度与保持率是正相关的的关系,参与程度越高,保持率越高。

人能记住的是“所听到的一点,所看到的一些,所做过的大部分。”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论”,反对脱离实际,积极主张“做中学”。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眼睛、双手、大脑、嘴、空间和时间,强调教学做合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中指出:“学习者变成了学习主体,教育的民主化才是可能的”。把主体性教育落到实处,教师要转变角色,从“演员”转化为“导演”,做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要学会放手,要勇敢地放手;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因学施教,引导学生自主成长。

上一篇:皮格马利温效应初探 下一篇:西安城市夜景光带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