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6-16 01:18:58

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摘要: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本班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是班主任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科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12-0077-03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年中,有六年担任了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必须时常小心、时常细心又要时常思考的工作。班主任既要对班级学生有整体把握,又要对每一位个体进行关注,同时还要兼顾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的情况: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会经常将学生们分为四人一小组,抛出问题,让其热烈讨论,组员通常是由座位前后四人组成,基本是男女搭配,形成四足鼎立。当教师给出讨论问题后,大家会热火朝天地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两三分钟后,教师让学生们呈现自己的讨论观点,往往无一人举手,或者只是个别的学生举手回答。无论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们都保持着他们静默的状态。笔者私下找个别学生聊天,发现他们都很喜欢讨论,但不喜欢抛头露面地表达,觉得没有必要,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了,或者胆子小,永远不敢举起那双“沉重”的小手。为了鼓励学生,班级采取奖励的方法,只要举手(针对那些平时不爱举手的学生)就给予一定分数的奖励,但效果并不明显。

现在笔者接触的学生基本是1990年代末出生的,这些孩子成长在相对宽松的大环境中,但同时也是生活在相对密闭的家庭环境中的。从社会环境角度看,社会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优越条件:大量的美轮美奂的物质享受、呼之即来的精神满足等。但社会在给予的同时也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承担者就是每一户家庭。所以从家庭环境来看,很多孩子的生活是紧张的,是被安排好的,是没有自我的,也是怯弱的。总体来说现在的孩子有以下一些特征:(1)思想活跃,视野开阔。(2)价值观和信仰从单一走向多元,但以健康向上为主导。(3)知识面广,兴趣爱好广泛。(4)学习内在动力不足,主动性差。(5)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6)易受诱惑,易发生偏差。(7)认识自我和外界时常出现错误。(8)知行有较大差距。(9)自我认识和管理能力弱。

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根据现在孩子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为“合作教育”、“合作学习”[1],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单向性,使得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学生得以解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性。因其成效显著,被誉为近年来十分成功的一次教学方式改革。

总体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不同特质的小组为活动载体,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互动为活动形式,以小组目标达成度为衡量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在各个小组内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组与组之间良性循环,良性竞争。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创造学生相互间充分了解、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全体成员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大家都感受到自己是小组中重要的一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性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

(二)培养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要向大家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而且可以观察到他人的思维过程,从而可以较准确地从中学习有效策略。同时,若要使小组领航于其他小组,小组成员会迫切地让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促使每位成员虚心向他人学习、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自己进步的同时尽力带动他人进步,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好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能够通过语言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断进行这样的表达,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讨论时主动与他人交流,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没有依附性的见解。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得到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能够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四)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实验――明茨实验揭示了不同的目标结构对任务完成的重大影响。该理论认为目标结构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合作型目标结构。在合作型目标结构下,团体成员达成目标共识,只有当所有成员都达到既定目标,每个个体自身才能获得成功。这种目标结构能够使团体内部形成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关系。二是竞争型目标结构。在竞争型目标结构下,团体中个体之间的目标具有竞争性,即某个个体达成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是建立在其他人没有达到目标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团体成员之间将相互竞争、相互对抗,每个成员都会以一种利己的方式活动。三是个体化目标结构。在个体化目标结构下,团体中个体目标的完成情况与其他成员的目标完成情况无关,个体只关注自身的任务完成情况,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行为方式,而并不在意其他个体是否达到目标。由此可见,在这三种目标结构中,合作型目标结构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团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团体成员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从而不断增强每个团体成员的学习动机。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

(一)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为了保证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确保组与组之间均衡竞争,首先应在对全班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爱好、习惯、性格、性别差异等因素,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小组人数的设定为4人,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可将小组成员设定为1―4号角色,实现小组内部优势互补。在分组时,尽量保持组与组之间相对平衡,这是激发小组间竞争的有力保障,既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小组内“合作学习”。

(二)明确组内成员分工。每小组设置一名小组长,负责有序开展活动。组长在组织学习时,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设定每次发言的先后顺序。如相对容易的问题可先由小组里的4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能力都相对落后,如此可培养此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这种情况时,小组交流学习的基本顺序是3号、4号同学质疑解疑,2号、1号同学补充总结,以此保证小组成员都能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信心,促进学业进步。

(三)适时轮换小组内的各种角色。为了提高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可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组长,即组员的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充满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四)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必须坚持小组整体获得发展,成员个体才能实现进步的原则,确保评价重心转向鼓励小组全体成员提高相互合作实现共同进步,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2]的良好局面。这样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将个人的成功与团体的成功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体精神,进而实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这种评价制度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促使其主动学习小组其他成员的优点,积极要求进步。具体来说,它能够让成绩落后的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成绩较好的学生认识到在认真学习的同时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提高成绩,使小组内形成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极大地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的成绩,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小组争取更大的进步。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小组内部成员的自评、互评,也可以是小组间互评、班级全体评、教师评。多样化的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客观、全面。

基于以上分析,实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明确组内成员分工,适时轮换组内各种角色,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定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素兰,李景龙.合学教育:突破合作学习的5大瓶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23.

[2]王坦.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析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3.

上一篇:再议“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 下一篇:叶檀:牛市背后的财富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