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视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6-15 11:15:19

浅谈重视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 要:在评析初中数学试卷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当完整地带领学生读完题目时,教室里会出现“哦,原来是这样。”“唉,太可惜了啊,这题原来我会的呀。”这说明,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引起重视,从而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学习,所以必须在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如何更好地重视阅读教学。

关键词:初中教学;阅读教学;策略

一、重视对教材的阅读指导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的规范性材料,教材中的很多引例、概念、例题、练习等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典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教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SAS”后,我们可让学生阅读定理的内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尝试让学生从这个定理中寻找关键词,并把它们圈画出来,学生不难找出“夹角”“对应相等”等关键词,但仅仅强调这些,学生只能算是了解了该定理的内容,还谈不上真正掌握和灵活应用这个判定定理,我们可以适当补充内容或适当加以改变,让学生阅读。

重视利用教材中的“读一读”等补充材料,这些材料通常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我们可充分利用它们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面。例如,九年级上册教材“读一读”中“生活中的判定与推理”,我们在新课结束后可以布置学生认真阅读,而后在下节新课开始前相互交流阅读所得,他们既可以获得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更好地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重视对阅读中的问题积累

在学生的课外练习和作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阅读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具体存在的问题,适当穿插一些阅读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a、b、c是ABC三边之长,且满足a2+b2-4b-6a+13=0,求ABC中最长边c的取值范围。这个问题前面部分的解答学生大都能顺利进行,通过配方得到(a-3)2+(b-2)2=0,求得a=3,b=2,从而得到答案1

三、重视对阅读问题的渗透

近年来,阅读理解型问题已然成为中考中的一类热门题型,这类问题所涉及知识面广,要求高。在平时教学中,如果我们经常能渗透此类问题让学生尝试去解决,在考试中遭遇此类问题时,学生的把握应该更大一些。因为要解决好这类问题,通常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所给材料,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析、比较、概括与综合。这类问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更需了解解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渗透阅读理解型问题。我们知道,数学的阅读理解题型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试题新鲜活泼,富有时代气息或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呈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对促进数学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品质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教学时,不要因为文字冗长而产生焦躁、不知所措的恐惧心理,应该细心完整地读完、读懂题意,弄清、弄懂题目中引入的新概念、新定理或新公式,理清题目中的各种关系。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

上一篇:对“阅读讨论型自学课堂”实践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