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初探

时间:2022-06-15 06:49:16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初探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初探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ed issues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design at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its own view,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design; pre-test;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时代的发展赋予园林设计者更重要的责任,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生态和谐、景观优美、方便活动、功能合理的住宅绿化空间。 住宅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中比例日益增大,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城市绿化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闪光点。随着住宅建设高速发展和扩大,市民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住宅区绿化不再是简单地种树植草,现代住宅绿化涵盖生态营建、景观塑造、人文关怀、文化精神、活动场所等诸多内容。

1 当前住宅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误区

1.1 规划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在一些发达的大中城市,聚集科技人才,专门的设计公司和资质较高的园林绿化设计公司较多,园林绿化发展的较快,规划设计水平高。但在相对欠发达的中小城市,科学技术较薄弱,缺乏专门的设计人才,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相对欠缺,发展极不平衡。本地有多家园林绿化公司,有些园林绿化公司根本就没有专门设计人员,存在粗制滥造园林绿化工程的现象,园林绿化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1.2 景观建设缺乏整体考虑

住宅区开发规划中,常用的组团模式要求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公共绿地。中心公共绿地是住宅区的门面,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住宅区住宅的卖点。因此,不少住宅区规划中对此类共享空间关爱有加,而对其它局部,如房前屋后、道路两侧、住宅区边缘等关照不足,存在住宅区绿化的死角,结果造成整体不和谐,各个景观孤立、不连贯,从而显得住宅区凌乱、荒杂。

1.3 植物的应用不合理

1.3.1 盲目引进外地植物。一方面是植物种植不考虑植物自身的生理习性,盲目地种植一些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绿化树种,造成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达不到成景的效果,植物本身的枯亡也增加了维护费用。

另一方面存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不合理,常绿树种多,一味追求绿量,冬天就显得阴凉。反之,落叶树种多,冬天就显得萧条,没有生机。

1.3.2 盲目移植大树。为达到绿化速成的目的,时下常见的做法便是大树移植。古人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可现在流行的做法是今年种树,明年就可以乘凉。大树移植有利有弊,首先拆东墙补西墙,缺乏对大树古树的保护,造成对现有生态资源的破坏;其次是大树移植的成活率很低,一旦不成活,损失将无法挽回;第三是被移植的大树通常都具有较为优美的树姿,但为保证其成活率,在移植过程中不得不对其修枝、截干,这种损害加上移植过程中的损伤,使大树的造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很难再达到原有的姿态。

1.4 水景成死水

水景粗制滥造,加上疏于管理,使水景成为一潭死水,或池水污浊,或池壁变色,或喷头锈蚀,观赏性大打折扣。

2 现代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理念

当前的景观设计,呈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艺术、装饰、形式一直备受关注,传统园林的价值也继续得到尊重,古典的风格可以被接受,其它学科的介入使其知识领域更为广阔,技术进步和新材料的出现又使得景观设计出现更多的可能性。由于学科背景和文化观念的不同,每个设计各有自己的侧重方面,但是一个景观设计作品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几个要素的平衡。一些纯粹功能主义的作品虽有良好的社会性,但却与文化、自然隔绝,同时不具备与时代要求相符的艺术水准,这样的作品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样,盲目的追求文化、艺术性,却连基本的使用功能都无法满足的设计,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设计。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领域,其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现代景观正变得富有包容性,社会的发展使景观的内容不断发展,对景观设计概念的理解也应当不断发展,笔者认为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 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

就是要让园林绿化的主体舒适和惬意。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应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以人为本,富有人情味。住宅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意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炎热的夏天能乘凉,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

2.2 尽量保留原有植被

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原有植被,这是小绿地建设中常常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保留原有植物并非不加选择地将所有原有植物加以保留,而是要依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景观效果加以评价,当留则留。通常在城市中,经历了若干年的开发经营,几乎很难有原生的植物尤其是群落保留下来,比较常见的是次生群落及人工植被,由于这些植物材料与环境间长期的共存,已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故而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保留。

2.3 尽可能多的选择乡土植物、当地的特色树种

这样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才显得更有个性、有特色。当然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

2.4 协调好植物之间的关系

遵循“互惠共生”原理,不同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它植物的生长不利,如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如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它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应当注意的。同时,住宅区绿地规划设计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究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2.5 合理定位植物营养空间

园林植物的配植以美观为目的,植物与植物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是设计师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自然界植物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光照、海拔等影响而有水平及垂直分布现象,深入到某群落内部,乔灌木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空间的层次上,通常所说的摹拟自然植物群落就是要求人工栽植计划合乎自然群落构成规律。小型绿地一般以两个配植层次为宜,即乔木与小灌木的搭配和乔木层加上地被层,这两种配植方法的优点是,充实顶层及地面,留出中层之虚空,从而可以保证视线的通透,避免郁闭感和植物对营养空间的需求,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2.6 水景设计动静合一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自古以来的城镇都是依水而建的。因此,住宅区绿地规划设计特别要重视“水景”的设计。水景设计的要点一是水质,二是水形。有水容易做到,难的是成景。“一潭死水”会让住户掩鼻而过,叫苦连天。住宅区的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也应以地下暗管沟通,这样没有死水断头浜之虞,做到真正的“活水”。因此,在“水景”设计的同时,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真正做到“绿色”、“生态”。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

氧量。古谚“:流水不腐”,是水景设计的座右铭。因为各种不同缓坡、不同水面宽狭,造就了各处不同水深,溪流也有急有缓,浅的地方,要控制水流使之不冲不淤;深的地方,可掘井促使上下循环。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生产的种种需要,并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高低起伏,即体现自然,又节省费用。在流域附近的绿地,采用自然水灌溉,形成水的生态良性循环和雨水的回收利用

。同时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如水中的荷莲,水边的芦苇、鱼类等,让人们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在设计中用完美的水系作为景观主体,串联起步行空间和绿化空间,并巧妙地运用石、阶、栏、廊、亭、桥、树木、花草等景观构成元素,以各种形式加以点缀、延续,加大景观的深度。从叠水涌泉到春色满园至游泳池,从荻水流瀑至秀水林荫到水韵轻风,以龙形水系的动感渲染着建筑之神韵,使水的灵性、建筑的韵律、草木的生机在动与静中相融。

3 结语

住宅区绿化最贴近居民生活,其设计和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人居环境。现代住宅要求与之匹配的园林景观设计,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生态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忠民.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研究.黑龙江科技,2011.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中监理工作的重要性 下一篇:DCS在2×300MW机组中的组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