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顶岗实习平台体系构建与应用

时间:2022-06-15 05:19:14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顶岗实习平台体系构建与应用

摘要在数字化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体系中,顶岗实习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对中等技能型人才进行培养的教学方式。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构建应通过多方面的相互结合,对全过程应加强监控,促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主要从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顶岗实习平台的构建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数字化 校园环境网络 构建 平台 应用

数字化校园的形成是通过成熟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及技术要求,按照信息标准的统一及各种信息资源的集中,促使可靠、安全、易维护及可扩展的综合平台得以构建。

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2012年7月已被湖南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而该专业具有办学历史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等特点,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综合实训基地,在省、市、县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还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评定为设计创意教学中心,并获得广泛的关注。所以依托数字化校园网络,立足顶岗实习,建立用于实习的数字资源,强化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监控完全可以实现。

1 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能够将个人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对合适的岗位需求进行选择

由于中职学生在成长经历、爱好、性格、智商及情商等存在多元化的特点,要求学校及企业在顶岗实训环节中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析,将其多元性的实习岗位需求进行考虑,促使教育教学中公平及人性化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在不同的岗位中,学生所挖掘出的潜力是不同的,因此,应运用体验实习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会有2~3个岗位进行选择,从而在其中对合适的学习岗位进行挑选,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开展。当选择之后,经过一年的定岗实习过程,学习自身所感兴趣的岗位,促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达到职业教育人性化的目的。

1.2 对学生就业机会的需求得到扩大

通过体验实习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及了解各个岗位,对学生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进行增强,将实习给学生带来的多岗位经历进行体验,之后通过学生选择,在一年时间内实施顶岗实习,促使自身技能得到有效完善,进一步在求知过程中被招聘单位所关注,使得学生的就业机会得到扩大。通过实习的体验,使学生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体验,深刻了解各个岗位的状况,使得各个岗位之间的密切合作得到熟悉,最大程度上将一线技术人员招聘需求被用人单位所了解。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及中小型工程项目,更加侧重于员工自身技能的运用,因此对多个岗位职能进行熟悉的员工容易得到企业的关注。

2 顶岗实习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分析

作为学校对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是通过将学生专业技能及理论实施的检验及综合运用,也是对现阶段激烈的就业环境及岗位竞争中的需求得以了解。结合现阶段用人单位的实际招聘情况,顶岗实习主要分为两种:就业型顶岗实习和实习型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对不同的管理责任进行承担。

2.1 就业型顶岗实习

现阶段大多数用人单位都会对就业型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招收,该类学生在校两年或两年半的学习后,通过企业招聘直接进行工作。对于企业方面,虽然学生在该过程中仍需通过试用期或培训期,但学生仍处于为企业劳动状态,也就是说学生实际上已经成为企业的职工,顶岗实习则是就业。对于学校方面,虽然学生已经到企业实施顶岗实习,但仍然处于未毕业状态,也未对毕业证进行颁发,因此仍处于学校学生的身份。因此,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不仅作为企业职工,而且还拥有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由于在实习前企业已经对招工手续进行办理,而学生作为一名企业职工,也应根据企业的分工及要求进行定岗劳动,因此,在管理学生方面,企业应进行直接负责,而学校进行间接负责。其原因是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学生仍属于在校学生,但实际的日常生活却在企业中渡过,已经在企业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中完全融入,因此应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负主要责任。学校在该过程中通过网络可与企业管理相互协调,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表现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综合评价学生的实习过程,在网络中通过运用疏导教育及企业相互配合的方式促使对学生的管理得到落实。

2.2 实习型顶岗实习

现阶段,实习型顶岗实习学生的招收数量较少,该类学生到企业内进行实习前,企业并未对安排就业进行确定,只是对顶岗实习进行安排,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的留用状况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企业只对极少部分优秀学生进行留用。在该过程中,学生只存在在校学生单独的身份,虽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企业中渡过,且必须按照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实习,当在实际情况下,学生并未真正意义上属于企业职工,且企业具有有限的学生管理能力。因此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只能对学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进行负责,其余都属于校方进行负责。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并不完全属于企业职工,只拥有学生单独的身份,在日常管理中仍需要校方作为主导进行参与,网络的利用尤其重要。对于企业方面,根据学校实现协商后的要求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安排,而对于学校方面,主要对企业进行配合,利用网络对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监控,以更好的实现实习任务的目的。

3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顶岗实习平台的建立

3.1 准备阶段

(1)根据岗位的不同对明确的顶岗实习计划进行编制。在学生正式上岗之前,应先通过网络对顶岗实习计划及你选哪个岗位进行拟定,其中主要包括:实习时间、实习目的、实习任务以及怎样在顶岗实习中将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等。由于初次对顶岗实习进行参与的学生无法单独对完善的实习计划进行制定,因此应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参与来共同实现。

(2)实习制度的建立。不仅对学生进行实习制度的建立,而且对企业进行制度实施的约束。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跑腿打杂阶段,几乎很少人在实质工作中进行操作,所以导致企业不仅无法对学校负责,而且还无法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负责。通过对学习制度的构建,确保在顶岗实习中作为企业、学校及学生自身义务里的权益的保障。

(3)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委派。大多数学生进入企业后会出现无人管理的状态,因此应运用具有丰富经验的实习指导老师在实现过程中进行辅导,学校可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及监控。在企业内运用常驻的方法密切关注学生的实习状况,并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

(4)安全教育的落实。作为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使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掌握,可以利用网络进一步将学生的防范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升,避免自身伤害事故出现,最终顺利圆满的将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完成。

3.2 顶岗实习阶段

制度的构建。无论学生所处在体验实习阶段还是顶岗实习阶段,都应对实习过程中的制度进行建立,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顶岗实习中落实组织管理工作,通过对实习小组的建立,并对小组中的组长进行选拔的方式,定期对小组长会议进行召开,定期组织小组长通过网络学习;条件允许时,还可对全体学生大会进行组织,及时指导学生的整个实习工作。

(2)与企业进行自动的沟通及协调。网络让双方的沟通可以实时化,同时校方代表应及时与企业进行相互沟通,确保顶岗实习学生的生产工作得到实施,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3)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指导及检查工作,随时利用网络进行监控和指导,避免有做样子的事情出现。

(4)负责实习学生的生活、思想及安全,对学生的工作、身体健康及生活等方面状况进行关心,促使学生自身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3.3 体验实习阶段

在之前的实习准备过程中,学校、企业及学生三者之间通过网络已经对顶岗实习的岗位问题得到明确。当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后,应根据企业管理人员的协调,在岗位中进行实习。通常体验实习阶段的时间为6个月。学生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前,应与实习准备阶段所制定的实习计划相结合,通过对该岗位工作的训练,当评估检测达标后即可转向下一岗位的顶岗实习中。

3.4 顶岗实习阶段

当学生通过体验实习过程后,则开始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主要是指,在体验实习中对自身感兴趣的岗位进行选择或对实习评估值最高的岗位进行选择,从而实施集中顶岗实习,该阶段时间为一年,虽然时间较长,然而通过网络的应用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可以实时化,能够促使学生在自己选择的岗位中对各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得到有效的深入。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方式的运用是需要学校、社会、学生及家庭各方面的相互努力,与媒体、网络及报刊等多种手段进行运用,促使各级维权组织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进一步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权益问题得到保障,实现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充分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康兴娜.关于顶岗实习的认识与思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2]吴松,邹劲松,何小波,胡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

[3]杨成美,张国保.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学院+企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

作者单位

湖南省衡阳市职业中专湖南省衡阳市421001

上一篇:波控系统的自动测试设计及实现 下一篇:基于TCP协议下的网络数据提取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