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时间:2022-06-15 12:52:48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尾生抱柱”是《庄子・盗跖》中的一个典故,说的是尾生与一个女子约定在桥下见面,时间到了,女子没来赴约,而这时水涨了,尾生坚持不离开约会的地点,抱柱而死。

在一般人眼里,尾生的行为不可思议,他不知变通,迂腐至极。其实不然,尾生是一个“殉信”的勇士。在那个失信的时代,他为了遵守爱情的诺言,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尾生抱柱而死向世人竖起了一面旗帜:信约重于生命。讲诚信,重然诺。言必信,行必果,这就是尾生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诚信之魂。可是对照当今社会,很多学生的“诚信”意识正日益受到冲击和挑战。他们欺骗老师、欺骗家长、欺骗同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学生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那么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

一、剥茧抽丝,揭示家庭教育导致诚信流失的深层根源

《羚羊木雕》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它通过叙述“我”将自己的羚羊木雕送给好友后又在父母的严厉逼迫下要回来的经过,真实地表达了“我”在自己的人格被父母无情地损伤后的伤感,深刻地反映了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表现出丰富深厚的人文蕴意。小说从一个方面批评了父母的重利轻义;却从另一侧面赞扬了孩子间的友谊,将家长的价值观与孩子的价值观对照着写,发人深省。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远不是个体的独立行为,他必将受到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千百年来,孩子对父母唯命是听,似乎成为我国的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孩子的主导行为不是努力适应社会文化,而是必须恪遵长辈的训诫。当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被迫去要回木雕时,连说话的声音低得自己都听不见,为什么?因为她正在受着不讲诚信的煎熬啊!可这些,当家长的又怎能知道呢?可以说,家长逼孩子要回木雕,是让孩子从此踏上不讲诚信的列车啊!也正是家长不讲诚信的教育,将会促使孩子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为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文章最后一句话发人深省:“可是,这能全怪我吗?”是啊,逼孩子不讲诚信,家庭在很多时候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教育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就在于教育本身具有价值的追求。教育在于培养人的完善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就意味着教育是趋向于好与高尚的价值的,教育也有责任教给我们什么是好的价值,什么是正确的价值。如果认为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在于传递知识和技术,而不在于传递价值,那么,我们所理解的教育也就只能是一种虚假的教育,因为除去了价值的教育只能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当教育演变为工具的时候,教育也就失去了培养完善的人的目的,教育也就失去了本质。

二、追根溯源,探讨社会风气对诚信教育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世界文学史上,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皇帝的新装》可谓是一颗金光闪闪的宝珠。而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小小的童话故事,为什么其声誉可以响遍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呢?谣言重复一百次便成了真理,当每一个个体都将自己隐行于群体里面,千人一面,掩盖了本来的个性和差别时,个体也将在群体里面失去自己,这时,整个社会的诚信大厦必将轰然倒塌。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孔子曾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历史上也流传下来许多诚信的故事,如曾子杀猪、商鞅立木、皇甫绩求责、韩信报恩、梁国志教子、李勉葬银等,这些故事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但是在今天,诚信在某些人心目中越来越不值钱了,为了追名逐利,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尔虞我诈、假冒伪劣等不义的事屡见不鲜,这种不讲诚信的行为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给孩子纯洁的心灵投下了浓重的阴影。

未成年人的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要根治不讲诚信的弊病,单靠教育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全社会的人都要参与进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不讲诚信的家庭氛围中,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会发生裂变,所以,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利用教材中的一个个诚信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说教,更为重要的是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山东省招远市大秦家初中)

上一篇:浅谈“话题作文”的分析技巧 下一篇:浅谈语文课程中电教媒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