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及工艺技术

时间:2022-06-15 10:40:37

浅谈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及工艺技术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地增加,对环境污染将愈加严重,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本文对小城镇生活污水现状及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活污水 现状 工艺技术

1.小城镇生活污水现状

我国小城镇数量众多,分布宽广,地点分散,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缺乏,欠账太多。大部分小城镇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地下水污染,污染的不断加剧已危及到城镇供水安全及人身健康,因此建设排水体系,治理水污染,已提上议事日程。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探索,开发和采用适合小城镇地区能耗低、效率高、投资省、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新工艺势在必行。

2.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现状

2.1 排水现状

我国很多小城镇尚无完善的排水系统,雨污水均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至就近水体,一些小城镇(特别是山区和贫困地区等)由于街道过于狭窄、两侧建筑密集、施工复杂,无条件修建分流制排水系统,可考虑采用完全合流制排水体制;对改造难度极大的旧城区可维持原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对西部干旱地区,由于降雨最极少,亦可采用合流制系统。但是对于需要采用合流制系统在小城镇,应在污水总干管末端(即污水处理厂进水端)设置调节池,调蓄雨季洪峰流量。当然,在工程设计时应对污水收集系统(完全分流制系统;截流式合流制十分流制系统;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分流制系统+合流制系统+调节池;合流制+调节池系统等)进行经济技术综合比选和详细的投资效益分析后,选用经济合理的排水体制方案。

2.2 污水处理现状

对于一些城镇化发展中的地区而言,建设及运营资金短缺,土地资源紧张,有限的投资与较高的排放标准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一些小城镇受经济制约“建得起、用不起”,当务之急应该是治理与不治理、工程及运行费与小城镇现况经济水平是否相适应的问题。可采用调整和放宽排放标准、减少处理构筑物容积及相关机械设备、自控仪表等还可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和简化运行管理。

3. 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选择

3.1 氧化塘处理技术

氧化塘处理污水的突出特点是其处理过程与自然净化过程相似是―种自然积累实现强化的净化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塘体中的各种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病毒、真菌、霉菌等微生物呈群落空间变化分布,使从入塘口到出塘口有机污染物浓度不断下降而达到净化水质的过程。氧化塘技术是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一种自然净化生活污水设施,氧化分解后水中削减COD 10%―30%、BOD>90%、SS为75―80%。此工艺优点在于建设工艺简单,管理便易,投资额低。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塘体容积大,停留时间太长,容易形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二次污染。监测表明,氧化塘虽具有一定的污染降解能力,但出水水质―般不理想。

3.2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目前,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中发展最快、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的工作原理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填料)经常盘盱饱和状态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的土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填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下,污水中有机物通过过滤、根系截留、吸附、吸收和植物光合、输氧作用,促进兼性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此工艺优点是对高浓度氮、磷污水处理效果特别明显。

研究表明,在进水浓度较低情况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达85%―95%,COD去除率可大于80%,总氮去除率可大于60%,总磷平均去除率可达90%。该处理技术具有工程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特点,适合应用于技术管理水平不高、规模较小的小城镇污水处理。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也较大。且对进水要求较高,运行过程容易发生填料堵塞。

3.3 生物滤池处理技术

生物滤池是由土壤自净、污水灌溉及原始间歇砂滤池发展而来的一种人工生物处理技术,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小,现已由低负荷发展到高负荷,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目前,生物滤池处理技术己逐渐发展为曝气生物滤池、变速生物滤池、蚯蚓生物滤池等多种工艺形式。曝气生物滤池,因其技术成熟、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管理容易、运行费用较低等优点,在小区污水处理等中小型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蚯蚓生物滤池因其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更为低廉、处理效果好在具有较好的BOD5和SS去除功能的同时,对氨氮去除率高而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和大量的应用实践。该技术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的小城镇,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应用前景。

4.结束语

(1)随着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势必带来环境污染的加剧,为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必须先行治污,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小城镇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逐步完善适合于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技术体系是我国当前污水处理领域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小城镇差异较大,各地的地域条件、经济水平、技术力最等相差悬殊。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找准主要问题,同时参考国外经验和相应技术政策,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政策、法规及标准等,用以指导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营。

参考文献

[2] 刘强,王学江,陈玲.中国城镇水环境治理研究现状探讨[J].给水排水.2008

[3] 周律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投资决策与工艺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

[4] 周鑫根. 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规划与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

上一篇:试论摄影艺术的“四统一” 下一篇:信息时代中工业设计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