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同课异构,优化课堂设计

时间:2022-06-15 07:07:23

参与同课异构,优化课堂设计

【摘 要】“同课异构”要求授课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同时让听课教师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采取不同处理方式、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同课异构;有效性;英语教学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最突出的环节是课堂教学设计,每位授课教师都能从各自独特的角度进行风格迥异的教学设计,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中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谈谈如何优化教学设计。

一、巧设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彩的导入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为整体教学打响第一枪,教师也能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

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为苏教版牛津高中英语Module5 Unit2 The Environment (Project),主要是通过学习两篇与环境有关的文章来写一篇环保主题的报道。参加“同课异构”的两位教师来自于不同地方,其中一位是本校教师;另一位来自于其他学校,对上课学生情况基本不熟悉。两位教师的导入部分各具特色:

教师A由于在本班上课,对学生情况十分熟悉,因此,在导入时利用一段精心剪截过的BBC视频Wild China—Heart of Dragon先向学生展示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美景,接着展示了几幅受污染后令人痛心的场景,并且提问:What do you think about China?面对这前后短短数分钟的鲜明对比,许多学生有感而发,气氛相当活跃。

教师B来自于其他学校,对授课班级学生而言相当陌生,因此,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积极互动成为关键。教师B也在课前播放一段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并提出问题:How do you know about the Yangtze River? 但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讨论发言,而是在屏幕上用quiz的形式进行分组抢答,一下子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尽管他们互相之间还很陌生,可是热烈的互动连每一位听课教师都被带入其中,希望能一起参与。

两节课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短短3-5分钟时间内用巧妙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A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因此在导入时紧扣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导入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而教师B由于借班上课的特殊性,导入的趣味性是整节课的一个亮点。通过quiz的游戏设置,把枯燥无味的语言现象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他们产生听、说英语的欲望和热情。

二、培养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和学习探究策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吸收,还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教学案例分析

Module5 Unit2 The Environment的Project 主要通过第一部分两篇与环保有关的阅读材料,为第二部分提供范例,完成一篇有关保护环境的报道。因此,与之前的阅读课有着截然不同的教学目的,它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策略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师A 先是让学生围绕What problems and measure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这一问题对两篇阅读材料进行内容梳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感悟文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英语技能完成两篇相关课外材料(一篇阅读材料和一篇听力材料)练习,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探究,也为完成最后的report作好知识的铺垫。

教师B没有把重点放在文本内容上,而是根据Project板块的目标要求,从了解report的结构入手,将两篇阅读材料作为如何完成report的范例,让学生通过寻找关键词、概括大意来自主学习了解文本写作结构,并从中归纳report的写作要点,为写作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两位教师的共同点在于:都从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出发,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的养成,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独立思考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点在于:教师A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探究,尽一切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教师B抓住一个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带给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发现文本图式结构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多元智能。

三、适度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有效内化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对所学信息和语言进行重组、加工和内化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教学案例分析

Module5 Unit2 The Environment Project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一篇关于环保内容的报道并展示交流,它是对之前所学的有效拓展,是整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同时,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进行适度调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A将之前阅读材料中的一些重要短语进行复习整理,并且将report的主题和结构也都提前以学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降低了学生讨论后成文的难度,增加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交流展示时气氛热烈。

教师B从身边事挖掘,提出四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根据之前的report结构范例完成写作任务并展示。

两位教师都希望通过Project的最后部分来提升学生的内化程度,为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教师A考虑到整体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实际水平,用半开放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写与说的参与积极性,让每个学生能够得到锻炼。教师B从新课标理念出发,完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更多的创新思维。

四、结束语

“同课异构”以学校课堂教学为场所、提倡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致力于学生的真实发展,集课堂观察、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研究方法为一体,它展示了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以及它所带来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使教师开拓教学思维,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湖滨中学)

上一篇:引领细节关注,增效文言教学 下一篇:基于英语教师主导作用运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