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课堂讲授的启发性

时间:2022-06-15 06:10:07

浅谈中学英语课堂讲授的启发性

【摘 要】 “启发”一词源出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提法。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以下笔者依据自己长期以来积累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做到课堂讲授的启发性。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中学英语

一、在教态和语言方面

教师尽量能通过肢体语言引起学生关注,比如打手势,用眼睛环顾全体同学,让每个学生通过教师的目光得到一种温馨和鼓励,也起到监督作用。讲台上讲授时,写出必要的板书,这样避免了只讲不写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当然,教师不能只呆在讲台上,而是走下讲台,在教室中,在学生的书桌旁走一走。这样能近距离让学生感到关注。教师的语调有起伏,语言表达有停顿,这样让学生不会因语调单一和语速固定而产生疲劳感。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方面,应多关注教学情景,最好用英语讲授英语

很多人认为中学英语教学只是为了应对考试。Teachers should teach in English. They teach about English, though. (Johnson, Keith, 2002) 这种状况应得到改变。因为这样会让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交流和进行对外学习。中学生英语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课堂教学可以多讲英语来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尽量摆脱只是为了考试而学的外部动机。有的学生可能听不懂全英语授课,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保证课堂用语是英语。比如:可以使用Class begins(上课), How are you going?(你好吗) Is anyone absent?(有人不在吗) First, let’s review(首先,让我们进行复习)。而在高年级,也能在课堂上用英语表达专有名词,如:subject(主语), object(宾语), opposition (同位语),noun(名词),adjective(形容词),clause(从句), adverbial clause(状语从句), cloze test(完型测试),reading comprehension( 阅读理解练习)等。

在英语课堂,中学生要有交流的机会,这也是为了创造情景而常有的安排。比如二人对话,小组讨论来完成课堂的任务。这样,能最大程度上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或交流的机会。交流和表达的话题在中学同步教材有很多,例如my family, the great scientist , life in the future, Olympic Games, My Friends, my favorite sports , the portrait of a teacher 等等。二人对话可以是自我练习,也可以是在全班面前表演。对于小组讨论的设置,要确定主题和时间,不能让小组讨论放任自流。比如让学生说出答案,或让某一位学生代表全组来讲出讨论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录音,幻灯,和多媒体设备来展示所学内容或相关知识。这样能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如使用课本录音,听力材料,PPT 和图片影像资料等。如讲到earthquake,这一单元时,学生看着和课文相配的图片和影片来复述课文,以及课文造句,就比单一的复述课文和背课文效果更好。有必要的话,也可以让师生共同参与选择和制作相关内容。这些手段和方法的应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多创立一些学习英语的情景。这样的话,学习的过程会更直观和形象,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提高。

三、教师在讲授时应多关注情感上的投入

教师对待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情感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英语教师既在传授知识,也在和学生分享情感,这也是英语新课标的新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参与,不搞满堂灌。容忍学生的错误,不要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有进步时,要多鼓励表扬。比如简单的good,right,sure,great应多让学生听到。

情感的投入能结合语言表达,肢体语言和创造情景来一起完成。记得有位外教MISTY,在首都师大为学生讲《外语学习策略》这本书时,她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结合一些故事和影片讲授。她声色并貌,语言流畅,优美,使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高尔基说过“学会爱孩子,他们就会爱你”,这句话也实用于中学英语课堂。真正做到这样,学生的爱会回报于教师,同时也回报于英语学习的过程。

四、结束语

关注中学英语课堂讲授的启发性,可以使学习者提高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自我思考和练习的机会。对于教师来讲,需要更多留意讲授的细节和熟练应用启发性手段,这样,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提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 Johnson, Keith.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上一篇:太阳路 第12期 下一篇: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