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方法浅析

时间:2022-06-15 05:36:15

高中作文教学方法浅析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就实际教学情况看,作文教学的处境是尴尬的。一方面,老师们都非常重视被称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另一方面,在作文的教学安排上,却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作文教学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施中,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导方法,致使作文教学陷人效率低下的困境。在贯彻执行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今天,我仅就高中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谈一点个人的浅见,以期引起各位同仁的思考。

1.作文教学“无序”

和语文其他模块的教学一样,作文教学也应该有一个序列,这是大多数老师的一个共识,但事实上,不少教师的作文教学一般都缺少计划性,并且还带有很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说具体一点,就是对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缺少一个系统的安排,没有短期计划更无长期规划,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作文教学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高一伊始,老师们虽然要求学生一周写周记(自由练笔),一周写大作文,但很多时候,由于批改低效,考试、年级活动冲突或学校放假等等这样那样的原因,一周一次的练笔都难以保证。也还有的老师,把作文教学和批改作文当作一件苦差事,实在是到了"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的时候,才临时布置一篇了事,然后用作文讲评置换作文教学。即便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许多教师心里并不是十分明确。到了高三,因为考试密集,有的老师甚至以月考周考中刚刚写了作文为由,堂而皇之地用考试取代平时作文训练,之后再以试卷讲评代替作文教学。

2.作文教学“无法”

作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知识、写作策略和应试技巧等,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等方面的能力,而作文教学的尴尬和遗憾恰恰是忽略了写作主体的能动性,只是教师单方面地操纵了作文教学。

具体表现为:首先,作文教学的形式过于公式化。在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没有注重教材的生成性,教学模式单一,基本上是按“讲解写作方法——布置作文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反馈批改情况——点评学生习作——范文欣赏”(甚至没有后两个环节) 的方式进行。教师的指导不得要领,讲评简单重复,应付敷衍,引导性不强,流于形式。可以想象,如果高中三年老师们周而复始地单调地按这种方式进行作文教学,怎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怎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

其次,作文训练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教师如果详改两个班一百二十多篇作文, 即使全力以赴也可能要积压较长的时间。学生得过一、二周才可看到教师这个惟一的“读者”的意见: 一个分数, 一个“阅”字或一些笼统空泛的评语。因作文批改停留于形式,批改方法单一,评语大同小异,这种批改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帮助甚少。对教师的批改结果,多数学生只看个分数就把作文本子塞入书桌,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教师又不能舍此而作重点批改,否则有对学生不负责之嫌。学生再难得到其他方面的意见,更难获得读者和作者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可以说,作文教学如果没有生与生的互动交流,更没有师生参与的共同对话,而只是教师的单向反馈,长此以往,作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单调化必然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写作热情,造成写作的恶性循环。

3.作文教学“无人”

写作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灵的表达、倾诉和交流,作文教学,应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而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却是,学生“谈作色变”,视写作为畏途,以练笔为苦事。学生怕写作文,主体意识不强。其实,学生厌恶作文,症结不在于写作本身的乏味无趣,而在于作文教学缺乏人文关怀。

具体说来,一是作文教学功利化色彩浓厚。作文教学犹如一只蜗牛,因为背负着概高考的沉重的壳,很难走出"唯高考是瞻"的困局,培养学生能够获取高分的应试技能成为很多老师作文教学的重心,作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而轻个体体验,重技巧传授而轻思维训练。加之老师们一再强调,高考语文的成败关键在作文,在老师们有意无意地引导下,学生急功近利,急于从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中寻找到高分速成的捷径,一味仿照,只会让学生在写作中迷失了自我。

二是作文写作限制太多,评价面狭窄。在平时的周记(小作文)训练中,有时老师从教学进度或主观意愿出发,限制学生作文题目、写作范围、写作对象等,而有的话题可能是学生多次写过的或不感兴趣的,这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点评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念一两篇高分作文,而对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置之不顾,采取漠视的态度,都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此种种,都是老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写作主体性的表现。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多年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抑或也是自身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诸多,难以一一探究。在反思中修正,在反思中充实,在反思中渐进,也正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所期待的吧。

上一篇:如何从内容入手来指导小学生作文 下一篇:高中化学主动性学习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