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6-15 05:31:41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同时,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当代社会瞬息万变,大学生要应对现实以及未来的挑战,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心理的健康与成熟。有健康的心理做基础,人们就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和管理自己,就能够努力认识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保持适应,就能够积极地应对危机并增强能力与勇气,就能够做出成熟的、负责任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就能够有愿望通过探索去追寻积极的人生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原因

(一)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面对新的一切,心态转变不及时,也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以及对于自身经济贫困等状况的不正确的看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让大学生处于迷茫困惑中,成为主要压力源。其中,学业困难、经济贫困、心理困扰尤为突出。

(三)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

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五)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过度承载与心理素质形成强烈反差,极易在熟悉的生活发生改变、心理需求受挫、遭遇生活变故等情形之下产生心理问题。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将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系,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通过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二)学校要注重培养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高校学生辅导员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学生辅导员应该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并在上岗之前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与学生沟通、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状态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

(三)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为达到这一目标,大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四)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五)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他们必须及时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六)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大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四、结语

一个人能否成才,决定于他本人的自身条件和时代、环境、教育、地域、人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因素。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自身条件这一内在因素。就成才的内因来说,除了智力因素以外,其它的心理品质,如顽强的意志、饱满的热情、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思维等等都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而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达到成才的目的。

(作者单位: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上一篇: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立足文本,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