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15 05:02:22

中西医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护理在肠梗阻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83例肠梗阻患者实施应用抗菌素、大承气汤胃管灌注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治愈69例,好转11例,无效中转手术治疗3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肠梗阻的康复。

关键词: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49-01

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并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其临床特点是腹痛、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肠梗阻病情多变,发展迅速,常可危急生命。本文就我院五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和护理83例肠梗阻患者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3例患者,男55例、女28例,年龄18-91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例,肠扭转1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同时,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灌注或直肠灌入,80例治愈(96.3%),其中3例(3.7%)在治疗过程中考虑有机械肠梗阻行手术治疗。

2 一般护理

2.1 禁食及胃肠减压。入院后即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及静脉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应用抗酸制剂等治疗措施。

2.2 中医药治疗。

2.2.1 主要采用复方大承气汤,功能是改善肠管血运,减低肠管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肠液,有利于梗阻的缓解。入院第二天从胃管给予灌注大承气汤,胃管注入200ml,2次/日,注入前应抽尽胃内容物,然后闭管3-4小时,灌注中药的温度以43-450为宜,此温度有利于增加肠道吸收,如药液过凉易引起胃肠不适。

2.2.2 直肠灌入复方大承气汤200ml,最好将药液保留在结肠30—60分种,利于肠管吸收。

2.2.3 针刺足三里,自制芒硝袋腹部外敷,有利于肠蠕动恢复。

2.3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和记录液体出入量,脱水严重且无心肺肾功能障碍者,输液速度可快些。

2.4 合理应用抗菌素。以预防感染减少毒素的产生,常用的有以抗革兰阳性杆菌为主的广谱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及抗厌氧菌的甲、替硝唑等。

2.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和排气排便等情况,严格记录出入水量,若病人症状与体征未见好转或加重,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2.6 心理护理。按时巡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关心患者,使其解除焦虑和恐惧心理,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7 肠梗阻解除后,可给予流质饮食,渐进半流质,忌油炸、凉硬、辛辣食品。

3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X线示肠腔内无积液。好转:症体征明显好转,X线示肠腔内少许液平面。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4 结果

治愈69例,好转11例,无效转手术治疗3例。

5 讨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使许多病人避免再次手术,复方大承气汤可以促进肠管蠕动及促进排便,同进能有效减轻腹膜炎症,一旦急性肠梗阻成立,应尽早使用复方大承气汤,经验证明,早用、快用、坚持用,安全度大[2],有利于肠梗阻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5

[2] 隋伟红,刘钦珍,刘华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120例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4,20(3):137-138

上一篇:呕吐与恶心患者消化内科护理 下一篇:浅谈子宫肌瘤的预防及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