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射干锈病试验探索

时间:2022-06-15 03:49:49

不同药剂防治射干锈病试验探索

摘要:为筛选防治射干锈病的适宜药剂,2016年7-8月在贵州省长顺县进行了申嗪霉素、戊唑醇、苯醚甲环唑3种药剂防治射干锈病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对射干锈病均有良好防效,二次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三次药后15d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防治射干锈病,在优先使用生物农药申嗪霉素的基础上,做到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射干;锈病;药剂

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Redouté),别名:乌蒲、乌扇、夜干、乌吹、草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块茎收获后做药用,为清热解毒中药,射干锈病是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主要为害叶片、茎秆及地下块茎。受害叶片产生黄色或浅红色的小疱点,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射干感染锈病后,首先叶片开始老化,并提前干枯,扩展病斑黄褐色,在潮湿条件下出现灰褐色霉斑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地下茎生长影响较大,直接造成减产。当前,还没有防治射干锈病的登记用药,为了探讨在射干生产过程中,对锈病防控有效的药剂和安全施药技术量,特组织在长顺县摆所镇射干基地进行申嗪霉素、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三种农药不同剂量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效好,安全的药剂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长顺县摆所镇五星村射干基地,海拔高度1365m。射干为开厢起垄双行栽培,长势中等,射干成株期。土质为砂壤土,种植密度2m×1m,射干生长旺盛,按常规生产进行管理。

1.2试验设计

共设3种药剂处理,分别是A:1%申嗪霉素水剂1500倍液(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B: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江苏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C: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D:空白,清水对照。分别在2016年7月21(锈病处于流行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间隔10d,于8月1日、8月11日分别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用药,每次用药处理药剂及剂量一一对应。用背负式(3WBD—2C)电动喷雾器常规喷施三次,每个试验小区面积2m×10m=20m2(每小区22丛),设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3调查时间及方法

1.3.1调查时间7月21日药前调查药前基数,8月11日调查第二次药后防效,8月26日调查第三次药后15d防效,共调查三次。二次施药后14d调查。1.3.2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定查10株并作好标记,定期调查记录总叶数,各级病叶数。射干锈病病情分级标准如下:0级:全叶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

1.4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药前病指处理区药后病指)/(空白对照药后病指×处理区药前病指)]×100。

2结果与分析

2.1防治效果分析

从表1看出,四个处理在施药前的射干锈病发病出现1、3、5级,未出现7、9级,病情指数依次为5.88、2.35、3.67、3.15。申嗪霉素、戊唑醇、苯醚甲环唑3种药剂处理均表现出较好防效,二次药后10d,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1%申嗪霉素水剂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防效依次是67.29%、65.58%、64.99%,处理间差异未达5%显著水平。三次药后15d,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1%申嗪霉素水剂1500倍液,防效依次是85.39%、83.41%、80.4%,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与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防效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1%申嗪霉素水剂15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与1%申嗪霉素水剂1500倍液防效差异也不显著。二、三次施药后10d,对照处理CK病情指数分别达9.46、14.25,明显高于同期喷药处理。

2.2安全性分析

对各小区射干生长情况进行不定期观察,各施药区射干与空白对照区比较,射干生长正常,没有出现明显异常表现,表明上述药剂在试验剂量浓度以下对射干没有药害等副作用,施用安全。

3小结与讨论

3.1分别使用

1%申嗪霉素水剂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防治射干锈病,3个药剂处理二次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以1%申嗪霉素水剂1500倍液处理最高(67.29%);三次药后15d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处理最高(85.395)。

3.2本次试验施药

3次,第一次在发病期施药,第二次、三次施药期雨水较多、湿度较大、温度较高,是射干锈病流行为害期,表明该病受湿度和温度影响较大,高温高湿易于该病发生流行。

3.3对于射干锈病的防治,防治时期在射干锈病始现病斑

时开始施药,视病情发展情况10-15d施药一次,每季施药不超过3次;三种药剂处理均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从安全角度考虑选用生物药剂1%申嗪霉素水剂1500倍液较好,从经济角度考虑建议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均可。因三种药剂都属于低毒农药,不易造成药害和农药残留,在一个生长周期优先使用生物农药申嗪霉素的基础上,做到与其他药剂轮换用药。

参考文献

[1]刘乃炽,吴新平,顾宝根,等.GB/T17980.23—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禾谷类锈病(叶锈、条锈、秆锈)》[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2]王天喜.射干锈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科学种养,2015,04:33.

[3]张玉纶,陈勇,等.不同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药效试验[J].吉林农业,2015,02:.24.

作者:焦明姚 莫雪梅 文永刚 张成礼 单位:贵州省植保植检站 贵州省长顺县植保植检站

上一篇:5S管理在药剂科药品管理的成效 下一篇:口腔冲洗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