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时间:2022-06-15 03:28:04

心理健康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我院心内科深入社区,共纳入260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两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受试者的心理健康进行评分,并与常模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躯体化、社交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及总分均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血压;患病率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伴随着高生活节奏、高生活压力、紊乱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突出,因为心理因素的变化有在潜移默化影响者人们身体的变化,造成越来越多的亚健康状态人群。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即探讨心理健康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心内科深入社区,对50~60岁之间的中年人群进行筛查研究,高血压组130例入选标准: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患病2年以上,高血压分级1~2级中高危。非高血压组入选标准:身体健康。两组男女比例一致各为65例。

1.2方法 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SAS评分标准分>140有焦虑症状,SDS评分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人格倾向进行调查,各量表T分在43.3~56.7分之间为中间型,T分在38.5~43.3分或56.7~61.5分之间为倾向型,T分在38.5分以下或61.5分以上为典型。

2 结果

2.1 13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390±9.3)分和(37.5±7.7)分,均显著高于(P

2.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内外倾性(E)、情绪稳定性(N)决定的人格气质类型人数比例有明显差异(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人格气质类型:A高血压组-胆汁质53(40.77%),多血质12(9.23%),抑郁质42(32.31%),粘液质23(17.69%);B非高血压组-胆汁质21(16.15%),多血质52(40.00%),抑郁质13(10.00%),粘液质44(33.8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国疾控中心2013年统计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24%,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2.66亿,当前高血压已经成为威胁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第1位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第3位因素,高血压与心理健康因素的关系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个体处于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其基本的心理活动完整且协调,进而促使个体能良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1]。已有研究证实抑郁和焦虑症状对高血压发生有明显促进因素,国外也有一个长达6~7年的前瞻性调查发现高分值的抑郁症状使产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1倍。国内研究中也证实心理健康状况的不佳,易引起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进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2]。因此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不良情绪反应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高血压的发展和预后。本研究也发现,高血压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390±9.3)分和(37.5±7.7)分,均显著高于(P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生存环境中多种因素可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积极改善相关因素促进高血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有利于其病情的稳定及康复,对原发性带来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通过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以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精神问题的发生,确保降压效果,预防原发性高血压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4]。总之,高血压与情感障碍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仍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解释两者之间的联系。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应把情感障碍的干预措施引用到高血压常规治疗中来。

参考文献:

[1]李玉梅,李遵清.家庭环境对抑郁症患者婚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19-20.

[2]张培信.心身疾病与心身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张玉娟,赵峥,盂建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16(11)i 675-676.

[4]牛俊芝.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2):2647-2650.

上一篇:探讨基于定格动画的儿童玩具设计原则 下一篇:阿昔洛韦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