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美丽中国”,实现黄山市“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时间:2022-06-15 12:15:09

践行“美丽中国”,实现黄山市“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摘要: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充分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美丽中国”从“美丽乡村”开始,本文就是以党的十报告关于“美丽中国”的报告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为背景,提出关于实现黄山市“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这一主题,全面细致地阐述了黄山市“美好乡村”实现的可能性,并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建设规划研究提出了实现黄山市“美好乡村”的具体战略步骤。

关键词:党的十报告;“美丽中国”;“美好乡村”;黄山市;建设规划

一、理论背景

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充分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

“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文明理论,不仅指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仅仅指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树立生态发展的理念,建设新型生态文化。生态文明不是孤立的,它是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互结合在一起的统一整体,并渗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生态的理念只有深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和自觉行动,才能积淀成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既是我们的重要建设目标,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2年9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的安徽省掀起了全面建设安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为中国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即“安徽模式”,这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

2012年10月26日,黄山市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会议研究了黄山市《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建设美好乡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及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决策部署,紧密结合黄山实际,将美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百个亮点、百村千幢、百佳摄影点、民生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在统筹推进中突破重点,在通盘谋划中狠抓落实。要突出重点,抓紧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强化美好乡村建设的组织保障和要素保障,确保人员、政策、资金、项目落实到位。

二、黄山市村庄布点现状分析

黄山市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布局相对散、发展条件不均衡。尽管近些年来黄山市新农村建设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并涌现出了一批较好的典型,但受到发展阶段和经济实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山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尚处于由点上探索向面上推进的阶段,迫切需要针对突出问题,结合新的形势,在更高层面上谋划新的举措。

1、深山区、革命老区、库区村庄较多,涉及人口广

在地域分布上呈“大分散、小集中”的趋势,但村庄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和部分革命老区,涉及人口广。

2、村落集聚度不强,用地布局松散、零乱,人均用地规模大

村庄居民建设时,由于习惯于建新不拆旧,一户占多地,使得村庄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旧村改造滞后,老宅基地闲置,“空心村”现象较严重。

3、建筑密度大,容积率低,不利于居民点内部结构的优化

村庄居民点一般都是不同年代、不同结构的建筑物相互交叉,各家各户又独立成形,居民点独门独户的私房比例较高,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这种城乡居民点用地的现状,给交通、公共绿地和其他公共设施用地的配置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阻碍了居民点内部结构的优化。

4、农民建房自发性、分散性和城镇用地扩展的矛盾

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农民在建房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盲目建造,所以农房大多无规律、零星散布的,而城镇建设用地外扩进程中,其推进受到近郊农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阻碍时,必然引起“动迁难”、“征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对农民建房、搬迁的意愿进行深一步了解,并给予农民一定的优惠措施。

5、配套设施覆盖面不高

由于农居点规模小,空间分散,因此道路、水、电、通讯等设施配置时往往需要敷设较长的线路,架设更多的传输设施才能保证村民的生活需要,有相当一部分的农居点其与区域通干道的连接道路等级较低。此外根据调查显示此次整合涉及的农村居民点内,各村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普遍存在种类单一,规模小的问题,居民提供的文化活动单调。

6、村庄环境亟待改善

村庄建设总体上是以农民住房建设为主体的,村庄的环境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村庄随处可见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管道乱铺等现象,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日渐增大而处理率较低。

7、村庄体系结构不明,中心村集聚吸引力较差

目前农村居民点重组的一般做法是:采取中心村――基层村二级结构,人口向中心村集聚。但在实践操作中,人口向中心村集聚的实施可能性较小。矛盾的焦点在于中心村对周边自然村人口缺乏吸引力。

三、黄山市“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1、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

2、分类引导

1)依托资源,引导村庄特色发展

村庄按照地理位置可分为城郊型村庄和乡村型村庄。

2)因地制宜,采用不同建设模式

美好乡村村庄建设主要采用改造提升、拆迁新建、旧村整治、特色保护4种模式。其中,中心村一般宜采用改造提升或拆迁新建模式,保留的自然村一般宜采用旧村整治或特色保护模式。

3、总体要求

当前,黄山市正处在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适时提出并展开美好乡村建设,实为创新之举、战略之举。美好乡村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客观要求,是创造性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有力抓手,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造福黄山市广大农民最大的民生工程。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农田整治和保护乡村自然资源、文化遗产、民风民俗为重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和徽文化保护,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大力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到2016年,力争黄山市50%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黄山市9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努力把黄山市广大乡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四、黄山市“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1、完善基础设施

要抓住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新一轮扶贫攻坚力度的有利时机,要加快公共服务、农业生产、商品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水、电、路、气等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问题,以此不断夯实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

2、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现阶段要致力解决广大农民需求最迫切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就业服务等问题,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着力解决广大农民需求最迫切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3、强化产业支撑

要立足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最能为群众接受的产业,重点要扶持和培植茶业、竹木业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建设,以此带动美好乡村建设。要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着力形成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镇,真正使乡村旅游成为兴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4、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级主体、市场主导,健全机制、整体推进”的要求,黄山市在加快美好乡村建设当中,必须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快制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5、整治村容村貌

“突出乡村特色,体现田园风貌,注重文化传承”的要求,把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向列入美好乡村建设计划的中心村推进,把控违拆违与改徽建徽结合起来,把美好乡村建设与保护乡村风貌结合起来,确保黄山市乡村处处是景点、四季有景致。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开展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改徽建徽、垃圾污水处理、安全饮水等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使乡村风貌与优美的自然山水和周边环境更加协调。

6、创新社会管理

要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到农村基层,加强基层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建设,健全各类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健全与美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组织,完善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7、树立文明乡风

要结合文化繁荣先行区建设,把徽文化传承保护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发掘、保护和开发,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具有徽文化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加大乡村传统民俗、传统艺术等徽州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掘力度。

大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切实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行为意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美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结语和展望

围绕“打造美丽新农村,建设美好新家园”主题,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

此外,落实完善“县指导、乡(镇)主抓、村实施、户参与”的工作机制,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向纵深拓展。积极探索农村保洁队伍和环卫设施的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同时,充分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

上一篇:浅谈音乐语言与课标实现的有效链接 下一篇:浅议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