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

时间:2023-11-24 09:36:5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篇1

关键词:参政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D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046-02

每一个国家或者民族都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带有自己价值观念和特点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使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它会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会对社会成员和整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进入了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中国该向何处去?是继续高举社会主义旗帜还是像东欧、苏联那样改弦更张?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各参政党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既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去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向深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所在即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和原理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因此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失去了精神支柱。只有追求着共同的理想,才有可能奏出共同的节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中国梦”,这是中国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新时期,我们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恰恰是由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共同构成,这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源泉,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综合而精辟的概括,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追求所在。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做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选择,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也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面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追求、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这些元素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整而有机的体系。

二、参政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会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既要继承发扬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又要立足于参政党的特殊定位,保持参政的各派自身优势。因此,派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需要注意把握如下基本特征:

(一)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性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综合国力的竞争和国家软实力的较量日趋激烈,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面推进,新情况新考验层出不穷。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为了用科学的、发展的思想观念统一认识,更好地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供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因此,派的各项工作必须紧贴这一主题,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凝聚力量,促进发展。

(二)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性

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具体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和生命之魂,集中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之义。这一鲜明的政治特征,决定了参政的各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责任。

(三)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性

当今世界,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不断增多,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和较量不仅没有因为两大阵营的解体而停止,反而变得越来越复杂,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我们的文化渗透越来越细微而复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有效地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所鼓吹的所谓民主化、自由化思想的侵蚀,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有机的整体,明确回答了中国在今后“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和“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明确反映了包括各派所有成员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建设实践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五)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针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和取向,对整合全社会的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引导和导向作用。各派要建立自己政党的核心价值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规范政党行为,发挥政党优势,凝聚政党同人的精神力量,建立统一的价值取向。积极发挥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重要作用。

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

(一)提高认识,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

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形成全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合力。参政的各派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庄严的政治承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一步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正确的政治取向和目标,决定着政党是否能够具备蓬勃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为各派坚持正确道路,明确正确发展方向,做出了鲜明有力的回答。

派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党派成员主要是以在我国科学研究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所以党派成员应当比普通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水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引导党派成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健康的生活情趣?如何更好地保持派进步性的政治本色?如何推动符合政党发展规律的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科学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武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派创新工作思路、明确履职方向、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理论保障。各派及成员应认真领会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精神,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指向,以期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并内化为高度的认同、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参政党各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

第一,要扎实有效地做好政治交接工作。政治交接是派永恒的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和怎样建设参政党,是当代各派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回答的问题。致力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致力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对执政党的要求,也是时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追求,只有坚定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将这一追求转化为各党派广大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才能有效地巩固政治交接,形成团结和睦的政治气氛,确保多党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要充分有效地履行参政党职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派的基本职能,是派的立身之基和价值所在,更是派凝聚自身力量的重要来源。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重视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在学习中树立,在工作中践行。通过不断提高履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帮助执政党搞好建设,更好地体现派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继承和弘扬派优良传统相结合。在60多年多党合作的实践中,各派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即:一是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科学原理,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和行动;二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与共产党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积极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三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甘于奉献的崇高情怀;四是开展自我教育,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派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第四,切实加强参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质的飞跃之成果。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友党,作为多党合作的实践者,必须同执政党一起奋斗。多党合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波助澜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派能否胜任这一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政党建设理论的积极引导。派应结合参政党自身的特点,从理论上把握规律,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

参考文献:

[1]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篇2

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不同时期所培育和形成的关于价值理念、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的概括和诠释,但二者都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都是与时代结合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延安精神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理论渊源与精神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延安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延安时期作为一段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延安精神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具有穿越时空的旺盛生命力,它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已经得到人民大众的广泛认同。今天我们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践行,需要我们更加自觉的弘扬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意识,最终外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一、弘扬延安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真理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系,它成功的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是我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与灵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性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延安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它本身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光辉典范。延安精神的产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延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完全一致的。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又不拘泥于马列著作中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结论,将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轰轰烈烈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与大生产运动,发起了向张思德、白求恩等同志的学习运动,在这样的自觉运动中,我们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等,这些就是延安精神的内容展现。可以说,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与精神财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必须弘扬延安精神。

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把延安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之中。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思想文化领域交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极力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空想论”“失败论”,推行、输出以资本主义价值观为准则的“普世价值”,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攻击。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一些消极腐朽的社会思潮又沉渣泛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边缘化危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面对空前挑战。必须看到,意识形态越是复杂,就越需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性。我们要继续发扬延安整风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在今天,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二、弘扬延安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延安时期党和根据地军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政治保证,也是延安精神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定不移地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使自己的政治主张成为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旗帜与灯塔,通俗地讲就是干什么、追求什么。延安时期,我们的政治方向就是抗日救国,拯救民族危亡,并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它代表着当时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也正是确立并坚定了这个政治方向,竖起了这面大旗,才凝聚了人心,吸引了民力,鼓舞了士气,指引着全国人民最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建立了新中国。革命年代虽然过去了,但延安精神所体现出的对正确政治方向的始终坚定永远不会过时。今天,我们要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找到这个正确的政治方向,找到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共同理想。这个政治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目标和根本方向,集中表达了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今天,我们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就要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不懈怠,以此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弘扬延安精神,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坚持改革创新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五千年传统精华基础上的形成伟大民族精神,尤其表现为“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延安时代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最为高涨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举“抗日救国”旗帜,吸引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又从延安奔赴全国各地,投身于伟大的民族革命中,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充分表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同时,延安精神也是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延安时代是一个富于创新开放的时代,在此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创新,更包含着创新。在具体的边区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创立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新制度、新政策,如“三三制”、减租减息、精兵简政、民主选举等等,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这样说,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晶,是中国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今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的重要精神渊源。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自觉把延安精神融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与践行之中,继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一切优良传统,同时又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紧紧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精髓。

四、弘扬延安精神,打牢社会主义道德基础

在社会急速变革时期,道德规范缺失很容易显现,社会成员因此很容易陷入道德迷茫的境遇,这样的阶段必须要打牢公认的道德规范系统来支持。所以,今天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人们普遍认同的、共同遵守的基本社会道德规范。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社会里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以及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都旗帜鲜明,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基本价值原则与行为准则。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永恒精神家园,其中有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道德品质与风范的充分展现,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最好诠释,可以说是我国道德文明的集中体现。作为道德范畴的延安精神具体表现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求实精神;时刻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等等。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根植于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形成的核心道德观念,其性质则完全是社会主义的,所以,也是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它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根本一致的。延安精神所体现的崇高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不但对以往革命的胜利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仍是推动我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克服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取的强大武器。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就要弘扬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把延安精神所体现的道德情操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寻找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一致的道德风尚,把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统一起来,旗帜鲜明的以此凝聚多样化时代的道德共识,引导公民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最终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真正内化为人民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师德魅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007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所做的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伟大历史任务。在全社会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大力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教育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如何以师德魅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据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粗浅理解,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教师应先弄明白什么是师德魅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师德,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可见师德的重要性!①

二、以师德魅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良好师德的养成,对教师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对教书育人,对成为一名好教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教师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应该有一种忘我无私的精神。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有时候,经常听到老师们在一起,抱怨教师的清贫与劳累及人世间的凄冷。我也曾抱怨过教师的清苦,抱怨过为人师的劳累,也抱怨过人世间的凄冷,可我只要想到教育家斯霞、李吉林、魏书生等,他们孜孜以求成就了一番事业,使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战线上同样可有作为。我明白了,只有苦过之后,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甘甜,那才是生活的真谛,使我品悟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良好的师德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学生。

曾记得自己前年带毕业的那班学生,真让我想起他们就感动不已。为啥呢?曾记得有一次,他们从我孩子那里打探到了我的生日,到我生日那天,他们为我准备了生日蛋糕,当时我真的感动哭了。我充满深情地说:“同学们,老师只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多为别人着想,多为祖国效力!”这就是你们对老师最大的回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班在全县毕业班统测中考到了全县村完小第一名。

其次,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应该规范文明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出最重要的东西来讲。”这正是一碗水与一桶水的道理。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和蔼的态度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如今的小学生学习条件好了,都有了良好的学习机会。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学生的“两级分化”越来越明显,也就造成了他们心理的某些障碍,特别是其中的后进生,存在着较严重的消极心理,此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关爱他们,尊重他们,势必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业乃至工作。

再次,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更应该关爱每位学生。

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最信赖,最崇敬的人。学生渴望老师对他们的爱,渴望尊重他们。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爱学生就必须做真诚的倾听者,不做真诚的倾听者,就算不上爱学生。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故事:美国知名节目主持人林克菜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菜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的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当场上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菜特仍注视着孩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看到这里,我想倘若没有林克菜特的那一份亲切,那一份平和,那一份耐心的倾听,在“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小朋友还有勇气说出人世间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澈的话语吗?所以,老师要倾听,学生才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盼,倾听就是爱。

还有这样一件事情使我记忆犹新,我在检查二年级语文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时,一位组长报告说杨健没交作业本,我当时心想:作业这么少,放假的时间这么长,全班竟然只有你杨健没有完成,你的成绩在班上还不错啊。怎么就没写作业呢?我问他作业在哪里。他支支吾吾的说:“我写了作业,但是作业本不见了。”你再好好想想:你的作业在哪里?到底是做了还是没做?老师希望你说实话。我留给他解释的机会,老师相信你做了,但不过,下次一定要记住:做好作业以后,一定要检查好了,放到书包里。他忐忑不安的心情恢复了平静。我知道:作为教师就应该理解与尊重每一个孩子,用恢弘的爱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以心灵感召心灵,以激情唤起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灵魂丰富灵魂”,才能收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以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爱岗敬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首先,营造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学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体系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处于新世纪的教师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世纪人才,素质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说法,要求教师应成为自来水、常流水。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高度的组织才能,敏锐的观察能力,要求教师不仅要完全驾驭教材,而且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上要达到新的高度。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最后学历和取得的知识水平,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教师应当掌握专业学科前沿知识,必须认识和掌握学科知识的新动向,只有掌握学科的前沿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而在学生中享有不可动摇的威信。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层出不穷。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进自身发展,从而改变自己工作和生存状态。新时代教师责任之一是终身学习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

其次,以爱岗敬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体系

教师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求教师要无微不致地关爱、管理学生,用自己的言行、信仰去感染学生,更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健全学生的心理和体魄,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信仰以及在新形势下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从而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找准人生奋斗的正确方向。

为师者,欲做在知识海洋里探海人的导航灯,就必须不断自我“充电”,电足光强,射程深远,使得求知学子,鲜有迷津。切不可以师自居自满,甚至课余沉迷于“摆长城”,办公室里“侃大山”。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用不了”。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刻苦学习,对知识“吐故纳新”,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②

四、以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淡泊名利的人,他们的言行一定遵循共同的准则,符合社会的利益;他们行为一定韬光养晦、脚踏实地,不浮躁、不张狂、不攀比、不自以为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是教师追求的一种境界。③

教师这一伟大职业被冠以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的美名和许多美丽的光环。这些光环不仅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而且要求教师时时为人师表、处处为人示范。但是教师往往是清贫的,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金钱和权利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教师同样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承受着来自经济和社会双重压力的同时,往往还承受着更多的道德约束,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教师的心理状态通常是比较矛盾的。如果抵御不了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就有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甚至走上邪路。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谋生的需要,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追求。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眼睛向内、超越自我,信守心灵的宁静,建设好自己的精神乐园。

保尔・柯察金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从事教师职业的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对祖国的承诺,对人民的责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十几年的从教生涯如历史的炊烟一晃飘过。我在其中也收获颇丰。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需要培养,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当正心、修养、厉志、笃行;精其业,美其德,爱其生。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参考文献

①《教师职业道德第2版》钱焕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8)。

②《领导干部不可不读的精彩讲话》苗发勇、 艾仁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9-05)。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篇4

【关键词】党员干部 学习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党员干部要成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之后,十七届四中、六中全会分别强调,要在全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这一要求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努力方向及工作重点,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为此,围绕党员干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思考与设计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党员干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具有党员身份的各级干部,根据党员干部教育方针和要求,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展开的学习、实践,包括学习践行的能力、水平、效果等内容。

内容的认知和理解要完整准确,做到“真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蕴深远、内涵丰富,只有深入学习才能领会其精神实质。当前,由于党内学习制度体系还不完善,部分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不仅做到对内容了然于胸,更要领会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不仅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充分认识其功能作用,不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

思想的认同和信奉要自觉坚定,做到“真信”。思想上的“信”是积极行动的前提条件和精神支撑,实践证明,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等于没有灵魂,共产党员尤其如此。面对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长期执政的新考验,党员干部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真心认同并信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威力,为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精神导向和价值坐标。

行动的贯彻和落实要深入持久,做到“真行”。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概念,有着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必须把它落实到现实工作实践中,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思想威力。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引领人和带头人,每位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行为,都体现着一定的发展观、事业观、政绩观,都在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群众和社会情绪。领导干部只有积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尽快地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

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在社会角色中居于管理的核心地位,必须在学习践行中走前头、作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带动群众。

在政治引领上发挥先导作用。回顾百年中国历史,当今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进,归根结底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无数革命先烈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选择。党的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骨干,要承担起社会先进理想倡导者和领头人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就必须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真正做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引路人”。

在风尚引领上当好先进楷模。百行以德为首。在道德操守上,领导干部只有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约束自我,才能以崇高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以崇高的道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70多年前,要求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共产党员个人品格的最高境界,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这个要求并没有过时,应该说更有针对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按照党的十要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在发展引领上勇于先行表率。在十报告中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作为党的主张的践行者,领导干部的执政行为,都体现着一定的发展观、事业观、政绩观,都在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群众心情和社会情绪。党员干部必须以对历史、对社会、对群众负责的精神,紧紧扭住发展不放,牢牢抓住为民不松,坚持实践观点、群众观点、历史观点,自觉把个人的追求和价值体现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之中,以为民的深厚情感、科学的执政行为、崇高的个人品德影响群众,引领发展。

在服务引领上做好先锋模范。党要取信于民,不能靠诱人的口号,更不能靠空洞的许愿,而要靠扎扎实实的行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做到在思想上想着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才能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内在动力。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做到谋划改革发展向群众问计,完善机制体制听群众意见,衡量发展成效由群众评判,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果和机制体制的有力保障长期服务于人民群众。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若干机制

践行机制是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要求与实践形态相结合的重要衔接,是增强学习践行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践行效果的“助推剂”和“稳定器”,是促进党的理论创新向人民群众自觉实践转化的有效保障。

认知认同机制。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被党员干部普遍理解和掌握,为党员干部所自觉尊崇和奉行,才能在心灵中产生共鸣,思想上形成共识,行动上自觉践行。教育内容要善于通过优化和整合不同的教育方法、宣传阵地、传播媒介,去宣传、解读、阐释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意义、地位、作用等,不断掀起学习、实践核心价值体系的热潮。要深化理论研究、完善理论体系,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度,让党员干部感受其价值魅力,增进价值认同。要强化理论转化、推进理论武装,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发挥出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威力。

贯穿融入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关键在于切实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贯穿融入到人们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其成为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基本指导。要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面旗帜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意志,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热情和活力,形成一种和衷共济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局面。面对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艰巨任务,要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审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政策制度,一切不适应核心价值体系的陈规陋习和错误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示范引导机制。人是在文化的影响、塑造中自我完善的。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从直观到理性,用广大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活动,在文化的教育和养成中引导党员干部践行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挖掘和宣传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楷模,让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受到鼓舞,汲取力量。要发挥理论工作者的宣传带动作用,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工作机制。理论工作者是理论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先导,要充分发他们研究概括、宣传教育、解疑释惑的作用,引导和推动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监督评价机制。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建立健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监督约束机制,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主体得到现实的政治、物质以及其他方面的实际利益补偿并享有相应的荣誉,使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言行受到谴责和惩戒。要坚持以实践效果为标准,建立健全地方、单位、个人践行核心价值体的评价考核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以践行机制的刚性要求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要坚持制度创新,在制度安排的变革与创新中,使政策、制度的评价激励功能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控制力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利益互动机制。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篇5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民族时代创新改革和谐 凝聚力 践行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决定》也体现出我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决心: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不能动摇。

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做出部署,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融入国民教育。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团结和凝结全国人民的一面旗帜,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明辨是非、善恶,一个人才会有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风尚,人民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

前一段时间,在广东佛山有一位2岁多的小女孩小悦悦不幸遭遇车祸,更为不幸的是期间经过的18位路人无人出手相救,奄奄一息之际,还是一位拾荒老人伸出援助之手。最终,小悦悦因伤势过重离开了人世。这个事件中,那18位路人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生命的漠视真让人心痛。对此,也有国外的媒体在报道这一新闻的同时作了较为客观的评论,尤其是对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每年GDP的增长值跃居世界前列的当下,公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提出了置疑。的确,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创新性、多变性都在不断增强。众所周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为人处世,言行举止都是受大脑控制的,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有相应的表现,也会对他(她)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就我国目前发展现状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维系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旗帜。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否则就会政毁国亡。国家的强大固然有其地理和人文等方面的因素,但起决定性的必然是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坚定的信仰和毅力,当然还有不断地创新。反过来,如果信仰缺失,价值取向动摇,也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甚至改变,前苏联的解体,苏共政权的丧失,应该说和其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无关系。

目前,我国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种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上,又越来越反映在文化尤其是价值体系等软实力上,因为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提高我们的竞争力,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听起来好象比较高深,内容丰富,层次高,甚至于很多人认为很深奥,一般群众不容易接受。其实,他的内容明确而具体,和我们百姓的生活也休戚相关。尤其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更是我们整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历史在前进,上下五千年,我们中华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创造出了一段段不同凡响的辉煌历史:共同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积极改革,勇于创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千百年来,无论面对多少困难和挫折,中华民族始终奋发进取,自强不息,靠的就是这种坚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新时期,我们要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合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就需要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也是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迫切需要。

此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也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今天,中华文化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但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及国际影响力却不尽如人意,而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渗透和影响却在不断加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有益价值,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对我们传播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维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安全性,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一定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积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从而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国家影响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贵在践行。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广大人民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有参与感和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基础上的,因此,作为践行者要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理念。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同时,人人要自觉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的养成,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是在学习中养成,实践中提高,内省中得到升华的。只要用心、认真去实践,每个人都会有收获的。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是与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今天,如果我们全社会的公民都能自觉自愿地树立起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相信,小悦悦事件再也不会重演,人们除了自觉地遵纪守法,更多的人会拥有自律的行为和高尚的灵魂。

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是我们的课堂和舞台,我们要把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从具体事情做起,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增强公民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实到实处,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真正为大家所感知、认同和接受,能够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和平和、稳定的社会氛围。最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为,形成奋发向上、和谐团结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论全面正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人民日报,2006-1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篇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成熟完善的根本指针,为大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仁爱、以人为本的观念;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传承民族精神;进而提高自身修养,做到以礼立身,表里如一;促进当代大学生博学好问、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大学生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主导着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所谓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发挥对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思想导航与价值指引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制约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过度发挥,保障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稳定协调和健康发展。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七次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2012年党的“十”再次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此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沉入人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2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高度认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冷漠自私,忽视仁爱

1980年,由“潘晓”来信引发的关于“人生意义”大讨论中,潘晓提出“人都是自私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种“人性自私论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自私论和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开始蔓延。部分大学生凡事均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整个世界都是围着“我”而转动的。冷漠自私,忽视仁爱。

2.2 重利轻义,看重个人利益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个体意识普遍增强,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满足自我的强烈要求,让他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利”,忽视“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充斥头脑,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理想信念模糊,不注重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助人为乐。凡事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存在着和社会主义义利观相背离的趋势。

2.3 欠缺礼仪,言行举止不合规范

“礼”是社会已存在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人的思想言行有导向、启示和约束功能。“礼”在当代,指的是做人要懂礼貌、知礼节、有礼仪、行礼让、讲礼法,是人们思想言行中的准则和规范。当代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有很多方面言行举止不合规范,欠缺礼仪。

2.4 知识欠缺,浅尝辄止

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思想观念“由简单变为复杂,由封闭转变为开放,呈现多元化、超前性、波动性等特征”。易受外界影响,在其他方面的精力多了,学习的兴趣就相对弱了。“60分万岁”,喊出了部分大学生的心声。吃喝玩乐的享受主义人生态度,导致他们不学无术,考试靠作弊,论文靠抄袭,学问得过且过,对待知识不去深入探讨和研究,浅尝辄止。

2.5 诚信失范,责任意识淡薄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真实无妄,是道德的标准。信,信用,信义。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检验社会文明的标尺,是立身、立德、立业、立国的基础。在当代,部分大学生,诚信失范,责任意识淡薄。

2.6 道德危机,价值取向多元

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丢失了精神家园,产生了“信仰危机”,“信仰危机”也叫“道德危机”,它是指人缺乏内在精神支撑的表现,出现价值多元化和价值冲突。大学生显现出:历史使命感淡薄、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减弱,出现信仰危机。

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启示

3.1 坚持“仁”,以人为本

“仁”可理解为:仁德、仁爱、爱人、感恩。“仁”在当今仍具有普遍和长久的价值。心中有仁德的人,在实际生活中,会逐渐做到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从而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坚持“仁”,以人为本,用仁爱、仁德之心, 去爱人,去平等的对待他人。做一个充满爱心和仁德的当代大学生。

3.2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的‘义’是指崇高的精神理想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处理个人和他人利益、个人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时应遵循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社会主义的‘利’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有机系统,它不仅体现着主体同物质对象的一定关系,而且体现着主体分配和享受这些物质对象时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以及在此前提下合法正当的个人利益”。

大学生应当坚持义利兼顾和道义优先的原则,使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统一,坚持先义后利,形成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3.3 以“礼”规范,表里如一

礼貌、礼节、礼让,是中华民族传统好礼美德的体现。“礼”根源于人的恭敬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所以,礼包含着谦和、谦让、和气。无礼不以成自身,无礼不以行天下。郭沫若说:“礼,大言之,是一朝一代的典章制度;小言之,是一族一姓的良风美俗。”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礼仪素质,懂礼、知礼、用礼,做到表里如一。

3.4 重视道德教育,博学好问

德育首位,修身为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首推德育教育。道德对个人而言是自我修养和自我实现,对国家而言就是和谐与秩序。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怀抱理想抱负,重视道德教育,博学好问,内外兼修。

3.5 注重诚信建设

诚,是真实无妄,是道德的根本。信,守信用、讲信义,是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具有新的时代内涵。诚信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诚信是一种行为规范;诚信是一种制度。当代大学生应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恪守诚信,造就自我立足社会的财富与资本,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3.6 坚持全面发展

在庆祝党的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实现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2001年4月,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大学生又提出了五点希望:其中就有“希望你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逐步前进、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全面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当代大学生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各个方面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塑造全新的自我形象,去适应社会的要求,适应未来的变化。切实、真正的响应十的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宇文利.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程化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6.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9.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1.

[4]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1.

[5]黄蓉生.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20.

[6]张 超.论语译注[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4:142.

[7]黄亮宜.社会主义义利观――面向21世纪的价值选择[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8]http://.cn/gxrb/html/2008-07/16/content_17081317.htm

【作者简介】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篇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努力落实实施意见,必将对上海文化的发展繁荣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而价值取向就是文化的灵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这次六中全会又再次作了强调,从而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积极倡导“公正”的价值取向。公正就是要坚持公平、正义和公道。民主和法治是公正的基础。作为执政党,维护公正首先要坚持立党为公,尤其要注意纠正一切违反法律和制度的行为,改变现实中存在的违反公正原则的不合理制度,努力为缩小分配差距和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创造更好的制度空间。要实现公正,还应在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处理中予以积极倡导,干部要办事公道,舆论要主持公道,市民要处事公道,形成崇尚正义、追求正派、维护规则、遵守秩序、平等待人的社会氛围,从而使公正这一价值取向成为深入人心的基本价值理念。

(二)积极倡导“包容”的价值取向。包容的基础是尊重和维护公民的权利。包容需要自信。包容不是回避矛盾,而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理性的态度解决矛盾。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只有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在变化中求稳定,在发展中求共赢,我们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期,度过矛盾凸显期。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是上海这座移民城市的传统,也是上海的优势。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牢记《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鼓励各种思想的交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耐心做好群众工作。文化战线的同志,特别是新闻工作者,应该用自己的作品促进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理解和沟通。

(三)积极倡导“责任”的价值取向。权利与责任相应而生。个人应对家庭负责,对工作承担责任,对社会承担法律和道德的责任。同样,单位应对其成员和对社会承担契约或法定责任,政府应承担对公民和对国家的责任。国家的兴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责任。作为执政党的成员,特别是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应该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对历史负责、对群众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并承担失职追究之责。

(四)积极倡导“诚信”的价值取向。诚信是社会信任的基石,也是人的自由发展应有的品质。从执政角度看,公信力是公权力的基础。“实事求是”是诚信价值观在我们党思想路线上的体现。我们要继承、坚持和发展这些好的作风,讲真话、办实事,不讲大话、少讲空话,不回避和掩饰困难、问题和错误,坦诚地对待一切,以党和政府的诚信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创造诚实守信受尊敬不吃亏、欺骗失信受惩处遭唾弃的法律条件和舆论环境,为诚信的价值取向做扎扎实实的制度性基础工作。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渗透在各种文学作品以至我们的言行举止和政策导向中。我们党90年来艰苦奋斗形成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严守纪律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品格,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坚持和发扬这种价值观,决定着党的未来,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二、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上海文化特色

搞文化建设不可割断历史,不可丢失灵魂。历史上,上海就有六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五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特别是近代以来,上海历经160多年的中西文化交汇交融,移民文化碰撞合璧,形成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独特文化风格和特色。

比如,开放的特色。上海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门户,客观上也被迫较早打破了原来封建文化自我封闭的状态。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相继涌入,中西文化在此碰撞,许多新思想、新文化也在此孕育,继而向全国传播。再如,多样的特色。世界的与本土的,现代的与传统的,高雅的与通俗的,商业的与公益的,以及文化产品的不同业态、不同形式、不同品种,都可以在上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种文化要素都是在比较中取长补短、优胜劣汰。又如,求新的特色。上海文化荟萃精华,曾在电影、出版、报纸、交响乐、戏曲等方面领风气之先。正是得益于“红色摇篮”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度交融,使党的群众观点和实事求是思想历久弥新,在上海求新求变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还如,务实的特色。上海人对内在品质孜孜以求,对作品细节精益求精,对表现形态力求完善,对契约秩序崇尚遵守。一百多年来,正是因为上海人秉承和弘扬这些文化特色,才造就了上海文化的发展繁荣,才支撑了上海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

当前,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必须倍加珍惜和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和优势,以更加开阔的胸襟吸纳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鼓励各类文化要素交汇交融,不断增强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确立起上海城市文化自信,大力弘扬求新、务实的特色,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勤勉务实、追求卓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上海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光芒,在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走在前列。

三、努力把握好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着力点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文化要素集聚、文化生态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英才荟萃、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生活多彩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作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要创造良好环境,增强文化原创力。文化原创要依靠文化工作者,增强城市文化原创力,首先要关心、爱护文化工作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和劳动,认真倾听、坦诚相见、广交朋友,最大限度地把绝大多数人凝聚在党的周围,创造生动活泼、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文化工作者也有情绪,也需要心灵抚慰、人文关怀。我们各级政府和文化管理者,要用热情和真诚拉近与他们心灵的距离,用适宜的政策和机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重视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要关心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关心那些耐得住寂寞、长期为文化基础建设付出大量心血的同志,真正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要努力改善文化民生。文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涵。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关键要保障人民群众包括来沪从业人员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改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尊重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文化需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各类文化项目和产品发挥更大效益,使各类人群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要重视前瞻领先、功能鲜明、世界水平的文化设施建设,搭好各种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不断满足市民群众和海内外朋友对上海高水平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篇8

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在职社会人员提升学历接受高等教育的职责,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这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成人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成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

成人教育即是通过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录取,取得成人高等教育资格,修完高等教育相应专业层次的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在职人员提升学历与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为进一步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量与效果,需要成人高等学校明确培养的目标和合理的原则,构建起科学的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由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以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是我国终身教育的根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1有利于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人教育学生是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贯彻落实,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2有利于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可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教育学生中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践行中去,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1.3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

成人教育的办学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素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也是检测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标准,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促进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4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体系的实现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让更多的人领会、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

1.5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需的优秀人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需要大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成人教育,让成人教育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人生目标,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确保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旺发达。

2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关系到我国终身教育的质量与方向,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如下:

2.1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非常丰富的人生价值导向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能以正确的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成人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2.2引导成人教育学生领会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意义,以自觉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2.3确保成人教育办学正确的政治方向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质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成人教育的方向,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导向,解决了成人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2.4促进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成人教育办学受到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办学功利性强,对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通过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度,真正推动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开展。

3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需遵循如下原则:

3.1政治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成人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中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以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统一思想,让成人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3.2价值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原则。价值导向是成人教育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关系到培养的学生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中,应更加重视正确价值导向的原则,才能确保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续教育中的贯彻与落实。

3.3实效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杜绝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重视实际产生的效果,真正使成人教育学生能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检测的标准,即注重实效。

3.4科学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发展原则。无论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是评价体系的构建,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才能使评价体系落到实处并产生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只有与教育规律有效结合才能符合实际并为大众所接受。

3.5创新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务实创新的原则。评价体系既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检测指标,又是成人教育办学改革与创新的依据和指挥棒,有关成人教育的执行部门必须以评价体系作为依据,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以务实创新的态度推进评价体系的构建。

4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构建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就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中落实开展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应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等)、学生的学习效果、社会反响和评价、工作开展的特色与亮点等方面来进行。

4.1评价建议

无论是哪一个等级的评价,评估组必须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评价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整改与进步。所以,给出的建议必须科学合理,有利于办学单位整改与提高。

4.2评价周期

每一项评价体系都必须跟上时展要求,对于评价周期,建议五年评估一个周期,以更好地促进各单位在成人教育中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4.3调查对象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查对象的选择面要适度扩大,调查对象应包含老师、学生、办学管理者、社会人员、企业等用人单位等;同时,调查对象的抽选要科学化,要科学使用随机抽选等方式选择调查对象,提升调查的代表性。

4.4评价计算原理

评价结果的计算是依照观测点得分乘以该观测点的权重得出对应二级指标实际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对应一级指标实际分值;五个一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总分。

4.5总体调查与深入调查

以上调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总体评价,因此评价的指标层级相对不多,评价的观测点主要重在反映总体情况。实践中,为了深入掌握和了解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和评价的观测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5小结

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成人教育是重要的力量,在成人教育学生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办学质量。

作者:戴春平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灵红.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继续教育,2015,(01).

[2]林志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成人高等教育的思考[J].科技文汇旬刊,2014,(11).

[3]吴云.关于成人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2).

[4]曾春红.在成人高校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J].世纪桥,2015,(12).

上一篇:保护水资源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