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

时间:2022-06-14 08:34:45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

罗丹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美就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中学语文教学内容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在阅读范文中,学生要感受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课文内容则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美的材料,而阅读范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1.激发美的情趣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激发出学生美的情趣。比如教学说明文《中国的拱桥》,在充分梳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反复吟读,恰如一个聪明博学的导游,带领学生走过一座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将其设计的巧妙,桥身的坚固及雕刻的生动一一展示于众。而学生种种巧语妙思随导游手指足引次第而来,将中国的拱桥诸多妙处逐一接受。一篇平实无华的说明文就这样把学生引入了意趣盎然情景之中,而教师的朗读就是由此岸到达彼岸的“桥梁”。实践证明,有感情朗读课文是激趣的关键。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的提示,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的开掘。

2.树立美的意识

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潜移默化逐步确立起来的。教师要分外珍惜,精心呵护,要在阅读范文上下功夫,花气力。阅读范文既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如前者是导径的灯,后者则是寻路的杖。学生在寻路之时则能把教材中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的美感,从而进入作品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美,感受美。

3.增强美的感受

范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升发美感。

二、“美”在课文分析中,学生需鉴赏

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如苏州园林的优美,松树网格的崇高,小橘灯的朴实等。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抓住美的语言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字里行间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而这些都是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当教师带领学生口味文中语言时“春”已经在师生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语言的中介使他们感觉出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升发出喜悦和满足。这正是美的语言产生的奇妙效果。

2.抓住美的形象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着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中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

3.抓住美的意境

要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三、“美”在说写训练中,学生会创造

一个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他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决不能光用教师的范读和讲析去代替学生朗读和理解,不能用教师的鉴赏代替学生的鉴赏。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

俗话说,言为心声。说话文明,举止礼貌,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的素质水平。因此,训练的第一步骤是“说”,要加强对学生的表情朗读,创造性复述,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指导,做到音质悦耳,诵咏清晰,韵律和谐,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第二步骤是“写”,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说促写,以读促写。在讲读课后,安排同类体裁、题材的训练,引导在语言表述、结构安排、主题表达方面对范文从模仿入手,进而达到独创的层次。

如学完《背影》这篇课文后,要求学生走出背影,走进自己的生活,拿起手中之笔,写下父母对自己的爱。从实践的情况看,大部分同学都能抓住最动人的一件事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爱。中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教育,又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油石中学)

上一篇:谈节能环保与科技 下一篇:巧用守恒法快解化学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