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哲学思想

时间:2022-06-14 07:36:27

甲骨文中的哲学思想

1

甲骨文中,有一些富有哲理的句文,如《凤篇》(见《甲骨文集合・14294》拓片),其文理既通俗而又含有深涵的哲理。

此文直接译为:

东方曰析,风曰。

南方曰霸,风曰顺。

西方曰缠,风曰嫁。

北方曰拾,风曰击。

每一句中都有两个曰字。前一个曰是说那一个方向地域的住居民众的性格,后一个曰是需要采取的方案或言是对策。“风”被其先民(商之前及商人)借之于“教化、感教”之用。据诸多资料言,当时四方居住的人群:东方为夷;南方为蛮;西方为戎牧;北方为羌狄。故每句前一个曰字的后面便是四方居住人的性格:析(破散、分离亦细腻)、霸(蛮横、强悍)、缠(纠缠、缠绵)、拾(敛拾:习以散荡,爱敛拾别人的财物)。四句的最后四个字,是所采取处理的四种不同方法:协(协商、协调);顺(温顺、和顺);嫁(转嫁、转移);击(敲击、打击)。

四句二十八个字很实在,既具体又客观。它充分说明了商殷时期人们对待事、事物的处理因对象而客观地对待。这种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念,也是华夏人的优良传统。

四句的释文为:

东方之民个性细腻,居住分散,对付他们要分别沟通协商,以便和睦相处。

南方之民强悍蛮横,脑子“一根筋”,对付他们要顺着他们的要求说好听的话,给些小好处,便能和睦相处。

西方之民内部互相纠缠不清,矛盾较多,对付他们要利用他们之间的冲突,转嫁矛盾,让他们忙于内斗,从而获得我们自己的安宁。

北方之民以劫掠为生,对付他们,只有用武力打击了。

2

《甲骨文合集・10405》拓片中的内容,讲述了一个王子触法与民同罪的故事,从中依稀显示出法家思想的影子。这件事端发生在壬辰年九月,骨片文版上是癸巳年一月结案时的记录。前后历时四个月。

(九月)甲午日那天,王子们田猎,正去逐犀,一位帮助驾马赶车的小臣,折断了王的座垫,子肴氏因而坠落了(小臣是位侍官,子肴氏按现今之言是位司务长、厨师)。

从叙述来看,一次这样的车祸并非大案。王子们田猎带有小臣和厨师,也似有获猎物后野外就餐之意,途中车座垫折断人坠车也是正常事。但在一位谏官看来,却非同寻常。

一段时间后,谏官向王奏曰:“我私下仔细考虑上月(九月)发生这件事,其中间仍有问题。”但之后,王两次说这事要缓缓再说。谏官又奏曰:“要有细致认真的态度,有邪错就要有理有治。”

五天后的丁丑日(十月),王亲自察看了出事故的重要地段,还有意在那土坡上走了一趟,停留了一会功夫后离开了那土山坡。之后谏官仍奏曰:“根据诉讼与现场勘查的对质,个人认为仍存有出入(谏官之语已很明确:负责此次出猎的王子有错)。”

次年(甲午年)一月第六天(戊子日)王子子弦被囚禁(卷宗以谏官理正辞正而告胜)。

后文还有补充说明,在谏官奏疏前,己卯日召见过子寅(另一位王子)。其时,子寅已将事件经过叙述的较全面,其说法很符合事实。

从甲骨文中记录的这件事,我们不仅看到谏官对待王事的态度,也看到了商殷王朝不仅有健全的礼制,而且有法制的文明朝政。按现今的说法:虽卷宗中直接驾车的是小臣,但王子子弦是出猎的负责人,车垫之断与他有关。

上一篇:南京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的调研分析 下一篇:中学化学教学课程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