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STEM活动的推进策略

时间:2022-06-14 07:35:08

小学科学教学中STEM活动的推进策略

【摘 要】STEM活动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融合课内外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尝试从解读小学科学教材入手,梳理STEM活动目录;把STEM活动渗透到各种项目中,丰富活动内容;利用多方资源,筹备STEM活动素材;落实分步规程,指引STEM活动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发stem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深层次的学习,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科学 STEM活动 科学探究

STE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以“解决问题、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科技理工素养,将成为儿童跟上时展的必备能力。STEM所有元素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均有体现,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中,实现深层次的学习,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

STEM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需要科学教师把该活动的四项基本因素有序组合在一起,在原有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加入STEM相关元素,使学生明确活动目标,掌握活动方法,形成相关能力,最终推进STEM活动顺利开展。

一、解读科学教材,梳理活动目录

教材是学生开展各种STEM活动的依据,通过对教材的整理和分析,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整合相关活动,梳理出STEM活动的基本目录。

(一)基于课程标准,明确STEM活动之“面”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指示了STEM活动的根本方向。STEM活动的确定必须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围绕学生发展展开。儿童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并正在向抽象运算转变,在守恒、分类、排序和处理空间概念方面有了显著提高,思考问题的抽象性和整体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制定STEM活动的主体部分。

(二)基于单元设置,梳理STEM活动之“线”

小学科学的单元设置主要围绕生命世界、宇宙世界、物质世界三个方面展开。动植物单元比较适合观察和记录,运动和力则需要利用数据分析,进而得出结论。根据单元设置和探究内容标准,进一步确定STEM活动。猜测和结论互相呼,记录和数据分析双管齐下,会让 STEM活动的方向性更强,更为细化和系统。

(三)基于教材编排,落实STEM活动之“点”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具体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前后呼应,互为铺垫。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堂实践,积累STEM活动的典型课例,是STEM活动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材编排和典型课例的共同影响下,STEM活动可以落实到点,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典型课例的实践和总结,提炼出针对具体活动的STEM活动。

二、渗透各色项目,丰富活动内容

(一)完善:STEM环节的实践过程

对教学点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一系列可供研究的STEM活动。如将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与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整合。三年级学生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对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有了初步了解,能用温度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温度。五年级学生对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且进一步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STEM活动,让学生尝试做一个温度计。做一个温度计既要对温度计的结构有所了解,又要理解其工作原理,迁移教材设计的STEM活动,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

(二)寻找:STEM内涵的课程资源

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入手,丰富STEM活动内容。对小学各个课程的教材进行梳理,寻找符合STEM活动的教学内容。等量替换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反复出现,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中就有所涉及,在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杠杆尺》中也有所体现。通过对其他课程教材的分析,使STEM活动的内容更为丰富,开拓学生视野,提升活动效率。找出数学和科学之间的联系,把数学和科学融合在一起,衍生STEM活动。使得STEM活动能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开展的效果也更好。

(三)演变:STEM特质的校园活动

把STEM活动与校园常规活动结合起来,把纯粹的玩乐转变为科学探究活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减轻教师的负担,使STEM活动可持续发展。教师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制作我们的小赛车》一课时就可以与科技比赛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科技比赛讲究低碳环保,让学生利用废弃物品做成赛车,然后利用自制赛车进行比赛,通过考核车辆的设计、行驶、结构等进行评比。STEM活动和小队活动结合在一起,可以把纯粹的玩乐转变为科学探究活动,丰富活动的内涵,提升活动的趣味。

三、利用多方资源,筹备活动素材

(一)规划步骤,素材收集未雨绸缪

在活动开展前,对活动进行整体规划,整合STEM活动,使活动变得更为精致,对素材进行合理简化。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选择不同的体验方式,促使素材更有针对性,使活动进程更顺畅、更到位。依据STEM活动的特点,合并探究环节,使活动程序变得更为精致,提高活动效率。素材规划更为精致化,容易提升材料的使用效率。

(二)简化环节,素材改进精练简约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突出其主体部分,弱化环节,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简化步骤减少材料,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在重点环节中,素材筹备也更有针对性,确保活动的效果。在科学STEM活动中,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诊断,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和教学材料,选择不同的展开方式,使得进程更顺畅、更到位。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实验结果,对STEM活动的素材进行诊断分析,寻找适合学生活动的最佳教学方式。

(三)明确职责,素材筹备家校合力

在课堂中,通过师生讨论确定活动主题和目标,制订相关计划,家长负责提供相应的材料保障,同时督促学生及时完成相应的探究和记录,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师把优秀的STEM活动的作品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STEM活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STEM活动耗时较长,需要学生在家完成,家长的有效介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相关活动。把STEM活动与学生课余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落实分步规程,指引活动方法

对STEM活动进行合理指导和追踪,给予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并进行评价,确保真实参与,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一)合理分工,明晰成员职责

团队成员分工不合理,则不能形成合力,会阻碍活动的开展。STEM活动的项目分工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根据活动性质,规定团队人数,如设计保温杯、热水器、桥梁等,学生要用几个小时完成的项目,团队人数可以略微多一些。而时间跨度比较长,需要长时间进行观察的项目,如测量动植物的生长规律,测量天气变化的规律等,则团队人数应该少一些,可以要求独立完成。

(二)关注进程,推进活动展开

布置相应的任务后,教师不能“坐享其成”,需要及时跟进。STEM活动是一个完整且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过程,从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开始,提出问}、形成猜测和假设,到设计操作相应地取得证明依据的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总结、评价、交流,最后形成和表达成果。

1.精选问题

第一层次提出一个问题,只需进行提问,发挥其想象力。第二层次知道哪些问题可以研究,哪些问题很难展开研究。把问题进行罗列,讨论问题的可行性。第三层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好问题可以研究并且有价值。

2.重视猜测

对结果的猜测和验证,是理性思维提升的重要手段。敢猜是猜测意识的第一步。猜想和问题有一定的联系,需要明确怎样的结果可以验证猜想,怎样的结果猜想。对猜想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合理的假设。

3.完善计划

让学生制订翔实、可执行的计划,可以促进其对STEM活动有全面的思考和规划。通过互相讨论,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完善活动计划,并让学生尝试通过计划来规划下一步的活动内容。

4.强调验证

无论结果如何,验证在STEM活动中非常重要,验证是对探究的反馈过程。经历失败后的反思,体验学习的各种情绪,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反思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真正体现出科学精神。

(三)展示成果,全面呈现效果

无论学生获得怎样的成果,教师都需要提供各种契机,让学生进行展示,并保存其研究成果。展示的模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通过一场比赛,集中展示。也可以举办一次会,个别展示优秀作品。

1.图表呈现

表格是学生记录的工具,也是体验的工具。在STEM活动中,利用表格对实验结果进行呈现,效果更佳。在STEM活动中,对原有表格进行修改,对全班的实验情况做全面了解,选择有针对性的数据进行呈现。

2.导图呈现

思维导图使用不同的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进行描绘,以一个关键词为中心,遵循简单、基本的规则,向外发散开来,呈树状、网状或放射状。将各种思维结构以各种直观、形象和清晰的结构图示表现出来。

3.作品展示

STEM活动通过作品进行展示最为直接,视觉冲击的效果也很好。学生经历STEM活动过程,最终把研究过程以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对STEM活动进行整体展示。让学生感受成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完善评价,多元正面激励

呈现结果后,对结果的评价非常重要。对STEM活动进行评价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是多元,不仅评价活动的结果,对于活动的选题、过程、呈现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评价。其次是激励,抓住学生的优点或突破点进行评价。

STEM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尝试开展各种STEM活动非常重要。在STEM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各种手段改进教学,促进STEM活动顺利展开,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最终达成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终目标。通过近一年的尝试和研究,采取各种相关策略推进小学科学课程中的STEM活动,取得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爱宏.借助“群体创新空间”,引STEM教育入中小学科技社团建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5).

[2] 钟柏昌&张丽芳.美国STEM教育变革中“变革方程”的作用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4).

[3] Laura E.Berk. Child Development[M].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浙江省杭州市周浦小学 310024)

上一篇:预防高血压:“五味”食物巧搭配 下一篇:怎样整顿您的基础设施,以摆脱脚本式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