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视角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14 06:20:05

基于“三维”视角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专业“拔高”课,深入研究和探讨其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该课程特点,并结合笔者多年的企业实践经历和教学工作经验,提出三维教学法,即将该课程内容设计成“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维度。通过实施三维教学法,以期促进《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三维教学法 维度设计 实施要求

一、术语界定

所谓“三维教学法”,是指由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是一个立体式的教学过程,倡导“开放式”,摒弃“填鸭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力求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理论教学:这是“三维教学法”的第一层面,主要由课堂讲授和提问两部分组成。该层面主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在此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教师。

案例教学:这是“三维教学法”的第二层面,主要由课前阅读、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环节组成。该层面主要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在此担当主角的是学生。

实践教学:这是“三维教学法”的第三层面,主要有实企模拟、仿真模拟和聆听讲座等形式。该层面主要解决如何“用”的问题,在此起主导作用的是社会力量。

二、维度设计

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按照“三维教学法”的构想,其教学内容设计成三维,各维具体课时分配以周学时4、周数16、总学时64为例进行说明。

理论教学:3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论;资产负债表与资产质量、资本质量分析;利润表与利润质量分析;现金流量表与现金流量质量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质量分析;财务报表附注分析;合并财务报表及其质量分析;财务报告其他信息对财务质量分析的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教学目标: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案例教学:24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某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阅读及其质量分析;某上市公司利润表的阅读及其质量分析;某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的阅读及其质量分析;某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阅读及其质量分析;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分析;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教学目标:能较熟练地从官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网站(如:巨潮资讯网)下载所需公司财务报告;能基本读懂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能简单分析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能大致判断出某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资本质量和利润质量;能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结果,大概预测某上市公司的发展态势。

实践教学:8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收集当地某企业或校办企业的财务报表资料,然后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教学目标: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和管理建议书。

上述三个维度中,理论教学侧重于学生财务报表分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案例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能力,实践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财务报表综合分析与财务决策的能力。如此进行维度设计,使苦涩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纯理论学习变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充满乐趣的知识吸收过程,对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要求

(一)理论教学

该环节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系统介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并集中力量让学生吃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速动比率为例,在讲解“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这一定量指标计算公式时,应提醒学生,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该公式讲完之后,要进一步设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该比率的参考标准定为1?如何通过计算结果判断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一个企业的速动比率为1是恰当的,即便是流动负债要求同时偿还,也有等量的速动资产用以偿债。速动比率的高低,反映企业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强弱。速动比率小于1,将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速动比率大于1,债务偿还的安全性提高。

2.重视同类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有三个重要的财务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在讲解此知识点时,教师应把它们串成一根线,引导学生探索:为什么要学习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者的变化趋势是否一致?仅凭流动比率是否足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在讲解时可通过提问、讨论和举例等方式导出结果:如果流动资产中内含大量变现性较差的存货,流动比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强;同样,如果速动资产中大部分都是迟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速动比率高,也不能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好;而现金比率是在流动资产中剔除掉存货、应收款项后只考虑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现金等价物可以随时提现、转让变现或贴现变现,持有它们等同于持有现金,因此,现金比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更好地反映短期偿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关注异类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解偿债能力与营运能力两者之间关系时,可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联系起来分析。在讲解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三者之间关系时,可送给学生一句顺口溜:“有米(获利能力)之炊,巧妇(营运能力)为之,何愁无餐(偿债能力)。”笔者认为,在理论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触类旁通。

(二)案例教学

该环节教师由台前退到幕后,而学生则由台下站到了台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将理论教学中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灵活运用到案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案例选取时,要力求精辟。首先,案例的选择应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本地的上市公司。笔者在上课时选择柳工(000528)、南宁百货(600712)、南方食品(000716)、桂林旅游(000978)、桂林三金(002275)和桂东电力(600310)为备选对象,一方面学生对机械、百货、食品、旅游、医药和电力等行业较熟悉,另一方面,柳工、南宁百货、南方食品、桂林旅游、桂林三金和桂东电力都是本地上市公司,具有真实感。其次,为了保持教学的连贯性,案例的选择最好是某上市公司的整套财务报告。再次,教师应事先设计好问题,在课前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2.案例讲解时,要富有激情。由于高校扩招,财会类专业学生剧增,导致高层次会计教师供不应求,由于年轻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往往照本宣科。再加上《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一门专业拔高课,有一定的难度,致使该门课程的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茫然不知所措。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不仅要熟知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要深入企业取经,以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

3.案例讨论时,要注重设计。案例教学贵在参与,重在讨论,按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点评”的模式进行。由于财会类专业每个班学生数一般都较多,让每个学生对同一案例逐一发表自己的见解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可采取分组的办法,把一个班分成10-12组,每组人数不宜超过5人,组内自主产生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对组内成员安排不同任务,以防“搭便车”现象出现,每个小组讨论后,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和其他组成员进一步向其发问,同组的成员可作补充。同时还要安排各小组间互评,评价情况应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实践教学

该环节应发挥社会力量的主导作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本文简要介绍三种实践教学方法。

1.实企模拟。实企模拟的方式很多,比如,教师可让学生收集自己熟悉的亲朋好友所办企业的财务报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与该企业财务人员的分析结果对比,看看是否存在差距,并查找差距原因;也可让学生收集校办企业或者校园超市的财务报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

2.仿真模拟。目前,很多高校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沙盘模拟实验课,且基本都是针对金融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或会计课程开设的,而专门针对《财务报表分析》这一特定课程的则较少。笔者认为,当部分学生真的难以取得实际企业的财务报表资料时,可依托ERP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利用沙盘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以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聆听讲座。讲座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学校可聘请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环节的讲师,或举办相应的讲座,使学生能零距离接触和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领悟财务报表分析要领和财务分析报告撰写注意事项等;也可邀请国内知名高校会计界的教授做《财务报表分析》方面的专题讲座,让学生紧跟国内外前沿,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结语

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实施“三维教学法”,首先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维度设计,其次对每个维度教学都要进行严密组织和精心准备,最后应认识到三维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J

参考文献:

1.张新民,王秀丽.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克军,蔡旺清,吴秀曼.财务管理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胡敏.基于开放式案例教学法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计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2,(06):124-126.

4.宋雷.“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6):153-154.

上一篇:浅析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应用 下一篇:基于智能化分配算法的计算机负荷并行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