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农业气象预警的思考

时间:2022-06-14 03:21:06

关于当前农业气象预警的思考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遭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洪涝、干旱、暴雪、冰冻、高温等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呈明显增长趋势。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但由于多种原因,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建设还比较落后。根据当前中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的现状提出了农业气象预警及应急机制的建设措施。

关键词:农业;气象预警;应急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53-02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中有2/3以上是气象灾害。近五十年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涝、干旱、暴雪、冰冻、高温等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发生强度呈明显增长的趋势。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长,受气象灾害影响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总数都大大增加,防御气象灾害特别是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农业生产与降水、气温、湿度、风等各种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天气、气候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的收成、农民的收入及新农村的发展。做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及时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努力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对于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国气象局于2007年6月11日了中国气象局第16号令,要求各级气象部门按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传播办法》的规定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气象灾害的各类预警信号;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并从2010年4月1日起施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总结了中国多年来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经验,从气象灾害防御的各个环节着手,专门针对不同的气象灾害规定了具体的措施,并将行之有效的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它明确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依法确立了“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从而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它使中国自然灾害防御法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有力推进了气象法制建设的进程。

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灾害性天气预警、应急机制,并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短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及时各类预警信号,大大减少了突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但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针对农业生产的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理办法还比较落后。

1.农业气象灾害服务产品有限。干旱、洪涝、冻害、冰雹等各类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的建立需要长期的资料积累,更需要农业、气象等部门紧密合作,加强研究,而当前农业气象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还远远不够,导致农业气象灾害服务产品有限。

2.农村接受气象预警的渠道相对有限。目前,气象部门的预测预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洪涝、干旱、高温、寒潮等灾害天气的预报准确率较高,并能及时根据天气情况各类灾害天气预警信号。但由于针对广大农村的渠道有限(广大农村主要通过收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收听电台广播接收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导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送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在播种、收获等重要农事季节,气象预警信息更加不能迅速传递到田间、地头,因而起不到有效的预警防御效果。

3.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颁布,使农业气象防灾预警与应急工作有了法律依据,但《条例》的制定出台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推动《条例》在广大农村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实施,才是气象部门的重要任务。最近几年,中国在农业气象防灾预警与应急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先进国家相比,同中国农村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目前的农业气象防灾预警与应急体系还不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指挥、防御、应急和救援一体化,由多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还没有建立,灾情传递体系不健全,灾害评估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社会依法自觉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意识和能力还比较薄弱,灾害性天气出现前的具有警示和强制作用的警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针对当前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现状,应该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以达到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建设的目的。

1.拓宽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象部门已经开始了对于极端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技术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洪涝、干旱、高温、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建立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和预测预报与评估系统,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和评估能力。目前特别要依托农业与生态监测网,加强卫星遥感资料的开发和应用,开展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严重影响的预测预警研究。

2.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建设,提高农业气象灾害产品的服务效率。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时效性很强,错过了时机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预防、监测和信息传播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在第一时间送到用户手中,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气象、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应联合建立农业灾害预警平台,针对农业生产布局和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制作相关的服务产品,及时和共享涉农气象信息,并在重大气象灾害前后,派出气象、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农民防灾、减灾、救灾。

3.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知识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应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不同的宣传渠道,加大农业气象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能按照气象规律防灾减灾。通过编写、发放农业气象灾害实用手册,开办农业气象灾害培训班,提高农民对农业气象灾害知识的掌握,使其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材料,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运用。地方政府还应当根据当地的气象灾害发生特点,组织农民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抗旱防涝、防冻害、防病虫害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农业气象应急机制。

5.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拓宽农村气象服务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短信等信息平台,农业气象、农事信息和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要大力推广农村大喇叭、天气预警显示屏系统,建立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立农业气象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增加气象信息在农村中的覆盖面,力求通过多种方式让最多的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气象警报或预警信号。只有根据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区域和影响农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才能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参考文献:

[1]郝苏娟.发挥气象服务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9,(2):132-133.

[2]史英河.浅谈气象服务和农业发展的关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68-69.

[3]宋启,韦昭义.贵州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与解除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135-137.

[4]贺宇.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学,2009,(2):129-130.

The Thinking About Agricultur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Early Warning in China

CHENG Hai-xia1, SHUAI Ke-jie1, LI Li-li2

(1.Jincheng Meteorological Office, Jincheng 048026,China;2.Yangcheng Meteorological Station,Yangcheng 048100,China)

Abstract: China is the one of the worst affected countries by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world. Under the global climate background which is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 the happening frequency of extrem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flood, drought, snowfall, freezing and high temperature are obviously increasing. At present, great majority cities in our country have built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about disaster weather, but agricultur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arly warning and emergency have not yet built because of variety of causes. The author has proposed construction measure of agricultur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early warning and emergency mechanism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agriculture;meteorological early warning;emergency mechanism

上一篇:都市农业实践的主要问题及策略研究 下一篇:人民币自由兑换:成长路上的几点思考